继上节内容
4)、移位器:直接或者移位送出运算结果。
⑶、讨论:几种典型的运算器组成
3、输入/输出设备
⑴功能:转换信息
输入:原始信息→代码,送入主机
输出:处理结果→人所能接受的形式,并输出
⑵讨论: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信息转换过程。
4、控制器
⑴功能:产生控制命令(微命令)控制全机操作
⑵组成:
微命令产生方式(指命执行控制方式):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由组合逻辑电路产行微命令。
微程序控制方式:由微指令产生微命令。
⑶讨论:两种控制器组成原理与控制机制:模型机的数据通路结构和指令执行地程。
1.2.2、硬件系统结构
普遍采购以总线为基础的系统结构
总线: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一组信息传送线路。
分类:
功能分类:内总线、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外总线
信息分类:地址总线、数据总路线、控制总线
时序分类;同步总线、异步总线
方向分类:单向总线、双向总线
格式分类: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1、微型机系统结构(多级总线结构)
2、模型机系统结构
3、 讨论:接口:中断接口、DMA接口。
第三节、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 基本字长:指操作数的基本位数。
影响计算精度和指令功能
2、、存储容量(存储信息的能力)
⑴、主存容量:指存储单元个数(决定地址位数)*位数(表明编址单位)
表示为:字数*字长(按字(16位)编址)
字节数学(按字节(8位)编址)
⑵、外存容量:
常表示为字节数
与地址码位数无关
3、运算速度
⑴定点/浮点四则运算时间
⑵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条数(MIPS)
⑶CPU时钟频率(MHZ)
四、处理功能
1、指示系统功能:寻址方式是否灵活;指令类型是否丰富。
2、系统软件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