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劳动关系》听课笔记:01
《劳动关系》听课笔记:01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论
第二章 劳动合同制度
第三章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第四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五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六章 三方协商制度
第七章 劳动标准
 
首先讲概论,从理论开始,而后到双方,再到多方,再到标准。
 
---------------------------------------------------
预备知识、参考书:
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工会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
学习进度、建议:
1、掌握基本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劳动关系实际问题
------------------------------------------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论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
三、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变化和发展
四、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
------------------------------------------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关系概念
劳动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其特征是:主体的特定性、为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产生的社会关系。
何谓劳动?概言之,劳动乃人之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特指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主体:雇员身份;目的:职业劳动、谋生手段;性质:履行合同义务;有组织的劳动,具有从属性。
 
何谓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所具有的并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劳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是人体的一种能量。其特征是:一、具有人身依附性;二、形成的长期性;三、储存的短期性;四、再生产的不可间断性;五、投入使用的不可分割性;六、指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回收性。
 
如何理解劳动关系?
重点在于:以劳动为实质的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权利和利益的关系。
----------------------------------------------------
二、劳动关系的类型
可依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特定身份、用人单位性质、劳动关系发生的行业、劳动关系确立方式、调整该关系的法律规范等为标准划分。
 
三、劳动关系的特征
 
(一)以劳动为目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方式,在人们运用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
(二)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属性;
(三)主体特定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四)劳动力使用的二元权利结构;
(五)兼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
(六)兼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七)其确立、变更、终止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主体的权利义务,都以特定方式实现。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