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变化和发展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劳动关系的建立
二、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
在20世纪50-80年代初:以统包统配的方式建立劳动关系,企业实行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特点为:
1、劳动关系的类型具有单一性;
2、劳动关系的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3、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
4、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
用工制度的发展变化
固定用工制度
1986年的劳动合同制
1995年全员劳动合同管理
2006年的《劳动合同法(草案)》
市场化用工制度的特点
身份管理——岗位管理
固定用人——合同用人
国家用人——单位用人
行政管理——法制管理
二、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
1、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
2、在劳动关系建立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并存;
3、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4、劳动关系调整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5、劳动关系中的经营者和劳动者地位差距拉大,力量对比失衡。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2、劳动关系类型多样化;
3、劳动关系形成合同化;
4、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
5、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