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建筑材料》听课笔记:02
《建筑材料》听课笔记:02
第二课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内容: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声学性质
材料的装饰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全书的重点章节之一。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熟悉本课程经常涉及的材料性质有关的基本概念,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具体材料创造条件。要求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它们与材料性质的关系;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热工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要求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声学性质、装饰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1.1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一.材料的组成
材料的组成是决定材料的性质的内在因素之一 


(一) 化学组成(化学成分)
 表示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  各氧化物的含量
      金属材料  化学元素含量
      有机材料  各化合物含量
(二) 矿物组成:是由一种或几种化学组成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过程。霰成具有一定结构纤维的单质或化合物,如水泥 ,和石灰。
二.材料的结构
按尺寸大小分三个层次来研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一) 微观结构(原子级和分子级结构)
晶体:质点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固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和熔点。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非晶体:熔融物在过冷过程中得到的,内部质点无序排列的固体或液态固体,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
(二)显微结构(um):主要研究内部的晶粒、颗粒的大小形态、界面、孔隙、微裂纹的大小、形状及分布。
      特点:材料内部的晶体粒越细小、分部越均匀,则材料的受力越均匀、强度越高、脆性越差、耐久性越高;界面粘结越好,强度和耐久性越高。
(三) 宏观结构(mm)主要研究材料中的大孔隙、裂纹、不同材料的组合与复合方式、各组成材料的分布。 包括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
1. 单一材料
致密结构:高强 不透水(钢村 玻璃 沥青)
多孔结构:轻质 保温(泡沫玻璃 泡沫塑料)
纤维结构:高抗拉(木材 纤维)
聚集结构:高强度(建筑陶瓷 砖)
2. 复合材料:两种或两以上组成材料以适当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新材料(普通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胶合板)
特点:取长补短,使材料具有多种功能(如强度 防水 装饰 保温)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
 粒状聚集结构:综合性能好,价格低廉(混凝土)
 纤维聚集结构:轻质 保温 吸声或抗拉(纤维板)
 多孔结构:轻质 保温(加气混凝土)
 叠合结构:综合性能好(胶合板)
宏观结构是影响材料性质的重要因素,材料的宏观结构。
几种结构的关系
组成及微观结构相同,宏观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玻璃和泡沫玻璃;普通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
  组成及微观结构不同,宏现结构相同,物理性质相似(泡沫玻璃 泡沫塑料 加气混凝土)
三.结构中孔隙与性质的关系
 (一)孔隙形成的原因
    1.水分子的占据作用:建筑材料加水拌和,用水量通常超过理论上的用水量,多余的水份占据的空间即为孔隙,
    2.外加的发泡作用:如生产加气混凝土等的各种发泡剂,可在材料中形成大量的孔隙。
    3.火山瀑发作用: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冷却后在岩石中形成大量的孔隙。
    4.焙烧作用:材料中掺入的可燃材料在高温下燃烧掉而形成孔隙,由于某些成分的作用产生气体而形成的孔隙。
 (二)孔隙的分类
    1.按大小分类:微细孔隙(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而言,〉20nm的为无害孔隙)
           毛细孔隙
           较粗大孔隙
           大孔
2.按形状分类:球形、片状(裂纹)、管状、尖角状
3.按常压进水与否分类:开口孔隙(对性能影响较大)
           闭口孔隙(水压较高时,水分也可进入)
(四) 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孔隙增多)
1. 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
2. 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小,强度降低
3. 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减小
4. 透气性、透水性、吸声性、吸湿性、吸水性变大
5. 对抗冻性,抗渗性,要视孔隙大小和形态而定,有一些孔隙能提高抗冻性、抗渗性
2.2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一.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不同状态下的各种密度
    密度
    表观密度(视密度)
    体积密度
    堆积密度
1.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公式:ρ=m/ν
式中:ρ=实际密度(g/cm3)
m=材料的质量(g)(绝干状态下的质量)
         ν=材料在绝对密度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度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物体物质本身的体积,是不含孔隙在内的体积。
2. 表观密度(视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不含开口孔隙时,单位体积的质量
公式:ρ´=m/ν´
式中ρ´=视密度(g/cm3)
    m =材料的质量(g)(绝干状态下的质量)
        ν´=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不含开口孔隙时的体积
   可用排水法求得体积(cm3)
       ν´=ν+νb
νb=材料内部闭合孔隙的体积
3. 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公式:ρ0=m/ν0
ν0=ν+νb+νk
式中:ρ0=表观密度(Kg/cm3)
   m=材料的质量(kg)(三种状态下的质量:含一定量水、绝干、进水饱和状态 )(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指的是气干质量)
ν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
νk=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m3)
注:m=材料的质量(kg)材料的质量可以是任意思状态下的,但必须说明含水情况,通常所指的体积密度是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称为气干体积密度,简称体积密度。材料在绝干状态时则称为绝干体积密度。
以ρ0d表示(ρ0d=m/ν0)
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含水率越小,则材料的体积密度越小。
4. 堆积密度:散粒状态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公式:ρ0´=m/ν0´   ν0´=ν0+νν
式中:ρ0´=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ν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νν=颗粒之间空隙的体积 (m3)
注:堆积密度中的材料的质量同体积密度中的材料的质量是一样的。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