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人体解剖学》听课笔记:02
《人体解剖学》听课笔记:02
骨学总论
一、骨的形态学和分类
1.※长骨
分为:体——骨干(内部髓腔容纳骨髓)
上下两端——骺(同大)——关节面(骺的光滑表面)——关节软骨(关节面表面的软骨)
干骺端:长骨表面与骺衔接部分
骺软骨:干骺端与骺链接部分,幼年有骺软骨
骺线:成年以后,骺软骨被骨化,变成为骺线
2.扁骨:如薄板状((顶骨、胸骨、肋骨、肩胛骨)
3.短骨:比较小,呈方状(手部腕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4.不规则骨:(1).形态不规则(椎骨,胯骨)
(2).含气骨:含有空腔与外界相通,含有气体(额骨、蝶骨,筛骨、上颌骨)
骨的构造
1.骨质:
(1)骨密质:分布在骨的表面,在长骨的骨干处特别厚。
(2)骨松质:在骨的内部,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排列。
骨膜:纤维结缔组织膜。除关节软骨以外的所有骨的表面。含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能产生新的骨质和破坏多余的骨质。
股外膜:包绕骨的表面的结缔组织外膜。外膜在骨的表面。
骨内膜:在骨髓腔的内侧表及骨松质的网眼内(骨松质的间隙)
骨髓:位于骨髓腔与骨松质的间隙内。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幼儿(5-6岁之前),充填在长骨髓腔内及骨松质的网眼内,含有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及白细胞的骨髓。有造血功能。骨组织(长骨、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骺内终身是红骨髓。
黄骨髓:6岁之后,填充在长骨髓腔内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没有造血功能。
三、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化学成分:
(1)有机物:骨胶原纤维及粘多糖蛋白,维持骨的弹性,韧性。占骨的30%,幼儿骨占得比例更大,因此柔韧性比较大。
(2)无机物:碱性磷酸钙为主的钙盐,维持骨的硬度,占70%。老年人占的比重比较多,因此脆性比较大,容易引起骨折。
四、躯干骨:胸骨、肋骨、椎骨
1.骨的部位分类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2.椎骨
(1)幼年时期:椎骨共分为33个
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
(2)成人后5个骶椎融合成一块骶骨,4个尾椎则融合成1块尾骨,共有24个独立的椎骨。
椎骨的一般形态
上面观:由上往下看,
侧面观:由左侧向右边看
后面观:由后面向前面看
椎体:椎体前方呈立方状(或圆柱状)膨大的部分
椎弓:椎体以后的部分
(1)椎弓根:从侧面看,与椎体后外侧相连接的部分。
(2)椎弓板: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移型形成。
椎间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准确的说应该是:a.椎孔的前界是椎体的后缘;
                                  b.椎孔的两个外侧界是椎弓根的内侧缘; 
                                  c..椎孔的后界是椎板的前缘。
椎管:24块椎骨纵向连接构成一个管。管内容纳脊髓。
椎上切迹及椎下切迹:椎弓根的上缘及椎弓根的下缘分别有一个骨性的凹陷称为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
其中椎上切迹:凸向下,凹向上
椎下切迹:凸向上,凹向下
(切迹:指骨性边缘的缺损)
椎间孔:相邻的两个椎骨,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的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椎弓上面有七个突起,分别为:
上关节突(两个):向上一对突起;
下关节突(两个):向下方一对突起;
横突:向后外方的一对突起;
棘突:向后方突出的一个突起。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