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英文拼写为(glomerulonephritis)。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
变态反应性炎症,使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主要有
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由于肾病隐匿性较强,肾小球肾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同时易被人忽视。临床调查显示,肾小球肾炎患者往往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导致肾脏纤维化逐步进展,最终发展到肾衰竭、
尿毒症,采用常规透析或
肾移植维持生命。
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
急性肾炎起病急,病程短,好发于4~14岁儿童(集居者如幼儿园、小学等尤多),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多发生在
链球菌感染之后,大部分病例2~3周前有过咽炎、扁桃体炎等前驱感染,但感染程度与是否发病之间无平行关系。40%的病人首先发现血尿而求医;90%的病例出现水肿,轻者晨起后见眼睑浮肿,重者水肿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出现气急和腹胀,部分病人血压升高且有头痛,小便化验几乎都含有蛋白质(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病变时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时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如红斑狼疮性肾小球肾炎、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基逼供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一、什么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指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肾。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展到晚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可分为五种,同一临床综合征可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亦有规律可循,1、毛细血管内增殖是急性琏球菌感染后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新月体性肾炎对应的临床表现是
急进性肾炎;3、增殖性改变如系膜增殖可在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4、微小病变不出现
肉眼血尿,不发展至
慢性肾功能不全,除非转化为局灶阶段型硬化;5、在所有活动性病理类型中新月体性肾炎预后最差,膜增殖其次。
对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详细分清病理类型,进行相应的诊断。反复不愈的患者应多与知名专家咨询,因为现代发现,其无论哪里类型,都伴随着肾脏纤维化的病理损伤,治疗也应取采阻断肾脏纤维化治疗措施。
二、什么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s)特点是:肾小球病变仅作为全身性疾病的一个构成部分。伴发肾小球疾病的全身性疾病可以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
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以是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以是血管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氏肉芽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等。选择较常见的举例如下:
(一)
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种多见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皮肤、关节、浆膜、心脏和肺脏等,伴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损伤,称之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有显性肾炎(有肾炎临床表现)者约50%~60%,但肾活检材料几乎100%可见肾小球病变。显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可见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中可查出各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二)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多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有发病,通常男孩多于女孩。其特征性皮肤病变多为臀部,下肢紫斑或大片皮下出血,并可累及胃肠道(呕血、咯血、便血和腹痛)和关节(关节痛)。过敏性紫癜患者并发的肾小球病变称之为紫癜性肾炎(purpura nephritis)。
(三)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见内分泌系统疾病)。
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抗原 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抗原物质有些还不了解,已知的大致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1.内源性抗原
(1)肾小球本身的成分:肾小球基底膜的成分如层连蛋白和Goodpasture抗原(Ⅳ型胶原羧基端球状部的一种多肽),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Heymann抗原(一种膜糖蛋白),内皮细胞膜抗原,系膜细胞膜抗原等。
(2)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DNA,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等。
2.外源性抗原
(1)感染的产物: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霉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和寄生虫如疟疾,Manson血吸虫,丝虫等。
(2)药物如青霉胺,金和汞制剂等。
(3)异种血清,类毒素等。
各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引起的抗体反应和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方式和部位不同,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和引起的病变类型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