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护理学管理》听课笔记:06
《护理学管理》听课笔记:06

(三)行为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

1.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实验:

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强调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非正式与正式组织并存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霍桑效应.

(2)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需要五层(低到高)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3)麦格雷戈的X-Y理论

X理论观点:

消极观点、不喜欢工作、回避责任、被动工作

Y理论观点:

积极观点、喜欢工作、承担责任、自我管理、主动工作、调主观能动性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内部因素如:成就、赏识、提升、发展、责任感等。

保健因素:

外部因素如:医院政策、行政管理、工作条件、安全保障。

特点:重视人的因素,激发内在动力,多学科研究管理理论的新方法,但注重个人需要。忽视社会需要。

(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战后40-60年代

1、卡斯特系统管理

管理系统由人、财、物、信息构成,是开放系统,具有活动功能、动态平衡状态。

2、西蒙决策理论

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决策程序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决策的内容不同

3、德鲁克经验管理

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经验性。

4、卢桑斯权度管理(随机管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权变关系。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1、管理现代化基本要求

管理思想民主化

管理工作高效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方法(1)科学化--原理、原则

(2)程序化--狐狸程序

(3)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

(4)制度化--24小时工作制

(5)最优化--护士排班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