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际贸易与实务》听课笔记:04
《国际贸易与实务》听课笔记:04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学说

1、国际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得到该商品所需要支付给外国的本国的商品数量。(为此提出了“国际价值”的概念)

例:假定英国生产10米的毛布消耗的劳动和生产15米的麻布相等,则在英国10米的毛布可换15米麻布。而在德国生产10米的毛布消耗的劳动和生产20米的麻布相等,则在德国10米的毛布可换20米麻布。幅度控制在这两个比例之间。

即:英国国内两种产品交换比价      10:15

        德国国内两种产品交换比价     10:20

第三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比较成本的深入:要素禀赋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

1、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有所不同。

2、各种商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

(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1、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状况不同;

2、各种商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根据商品所包含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可以把国际贸易商品大致分为:劳动、资金、土地、资源、技术密集型);

3、基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开展的国家分工和贸易最终会使各种要素的价格比率在国家间趋于一致,这也是所谓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我国的现状是劳动密集型,欧洲是技术密集型,所以国内商品经常向这些国家出口。

二、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是通过实践验证得出的与h---o模型结论完全相反的一种结果。

美国的资本进口大于出口,劳动力则是出口大于进口,一种解释为它的劳动力生产效益比其它国家的劳动力大得多,第二种解释是产生了人力技能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等等.

第四节   保护贸易理论

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1、美国汉密尔顿保护关税论

幼稚产业的内涵:幼稚产业是一国受到国外强有力的竞争且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也就是说,那些尚未成熟,经不起国外竞争冲击的产业。

2、德国李斯特阶段保护论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