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通货膨胀
当发生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务要素等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即为通货膨胀(商品和劳务货币价格总水平<不是某一或某几个上涨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通货膨胀的量化指标:度量标准为实际流通的货币量超过货币的需求量的差额
消费物价指数(CPI):又叫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食品,服装,日用消费品,水电,住房,交通,娱乐等)。优点:能及时地放映消费品的供应与需求的对比关系,且资料收集较容易缺点:仅限于消费品和服务品,范围较窄,它不包括公共部门事物性消费或集团购买力、生产资料、资本产品及进出口产品,所以不足以说明整体情况。
批发物价指数(WPI):制成品和原材料批发价格编制的,只反映商品的生产和批发环节的物价变动,所以波动幅度常常小于CPI,优点:对商业经济周期(复苏、繁荣、消退、危机阶段)放映非常敏感,缺点:不包括劳务产品价格
GNP平减指数: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优点:范围广泛,包括了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公共部门事物性消费或集团购买力、生产资料、资本产品及进出口产品,所以可以代表价格变动的一半趋势。缺点:涵盖范围广,资料收集较难。
国民收入的消胀指数:
各种代用货币也对通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超市购物卡,大企业食堂饭票,甚至于论坛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