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货币银行学07
货币银行学07

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下降说:在经济运行中,物价不断下降。

4个代表说法1.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2.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3.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下降,表现为单位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减少的百分比;4.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价格总水平持续在0值以下。

三个要素说: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总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并且是连续状态,则为通货紧缩。

1.一定时期可以界定为18个月以上;

2.价格指的是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3.社会总需求下降指的是通货量和货币供给量的下降;

4.总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可看为:社会总需求总在低位徘徊、或停滞状态、或严格的单调下降;

5.价格、时间、需求是考核通货紧缩的要素,一个也不能少。 

 
一般定义: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少,不能满足市场和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从而引起货币升值,社会物品价格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即为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标志和判定: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不断下降,但不一定通货紧缩。只有在市场物价水平的下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少,与市场需要的货币需要量脱节,而引起的物价下降的情况下,才为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下降的持续时间:三种说法:1.>三个月;2.>6个月;3.>18个月。普遍接受为第二种说法。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购买力不足,在6各月内,以货币量计量的货品的总需求不断下降,即社会零售总额停滞或单调下降。与货币供应量过少有直接的关系。

真实利率不断上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投资机会不断较少和企业的边际效益收益率不断下降:因为物价不断下降,若生产成本不能下降,则盈利能力不断下降,造成生产性投资不断减少。

失业率不断上升:因为企业盈利空间逐渐减小,社会总需求不断下降,生产性投资不断减少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