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融理论与实务》听课笔记:02
《金融理论与实务》听课笔记:02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含义: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二、产生与发展: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只要货币存在,信用也必然存在和发展。
三、信用的基本特征
1、价值的单方面让渡,双方是债权债务关系,贷者承担着信用风险;
2、以还本付息为基本条件。
四、信用的发展阶段
1、高利贷信用;
2、资本主义信用;
3、社会主义信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
1、商业信用 (企业--企业)
(1)含义: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特点
●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商品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3)商品信用的作用
●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
  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
●商业信用的作用受自身在规模(规模有限)、方向和期限(期限短)上局限性的影响。

2、银行信用 (银行--企业)
(1)含义: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2)特点
●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性;
●银行信用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是当代经济中信用的主要形式,但不能完全代替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存在,是银行信用发生、发展的基础,一些银行信用业务(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都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3、国家信用 (国家--企业、居民)
(1)含义: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国家的负债。
国家信用根据举债范围的不同分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
国家以信用方式筹措的资金主要用于补充财政资金的不足,发展经济。
 
本课完结!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