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原则)
盈利性是银行的目标,安全性是一种前提要求,而流动性是银行操作性或工具性要求。银行经营的总方针,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货灵活调整流动性,来致力于提高盈利性。
1、盈利性(效益性)
盈利是银行从事金融业务的动因。
2、安全性
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通货风险)、内部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国家风险)。
◆我国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1)正常:能按合同按时足额偿还银行本息;
(2)关注:有能力偿还,但存在可能影响偿还能力的不利因素;
(3)次级:还款能力有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按时足额偿还;
(4)可疑: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担保品也肯定会由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措施和法律手段后,贷款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①准备策略—— 对风险设置多层预防线的方法;
②规避策略—— 避重就轻、收“硬”“付”“软”等;
③分散策略—— 通过金融资产的有效组合分散风险;
④转移策略—— 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锁定风险,把风险转移给对方; 定价时使价格包括风险报酬。
3、流动性 (货币性,变现能力)
是指一种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一种足以应付各种支付的、充分的资金应用能力。衡量流动性的标准:变现的成本、变现的速度。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速度越快,其流动性越高。
4、三性的对立统一 (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盈利性与后二性呈反向变动。盈利是对利润的追求,它的要求越高,往往风险越大,安全性、流动性越低。
盈利性与后二性又是统一的:在某个范围内,三性可以达到某种可被接受的程度;在一定条件下,盈利性与后二性可以同向变化。
流动性和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是统一的,安全性越高,流动性越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有反向变动的可能。
盈利性为银行的目标,安全性是一种前提要求,而流动性是银行的操作性或工具性的要求。银行经营的总方针,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整流动性,来致力于提高盈利性。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
根据《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1、吸收公众存款;
2、发放中期、短期和长期贷款;
3、办理国内外结算(转账);
4、办理票据贴现(商业票据);
5、发行金融债券;
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7、买卖政府债券;
8、从事同业拆借;
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10、提供信用证服务和担保;
11、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12、提供保管箱服务;
1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