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1844年英国通过的《英格兰银行条例》,使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银行券的发行,标志着中央银行的诞生。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2、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4、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1905年成立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1928年成立国民政府中央银行;
1948年12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1983年决定成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责的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的建立。
三、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2、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于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新加坡属于这种体制。
四、西方中央银行与中央的关系
1、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美国、德国);
2、独立性稍次的模式(日本、英国);
3、独立性较小的模式(意大利)。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金融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
它不直接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而是面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运用各种经济手段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使之适应国民经济政策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中央银行行使的基本职能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独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独特之处。
1、发行的银行:是指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
2、银行的银行:这是最能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特殊金融机构性质的职能之一。中央银行具有经营业务活动,但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②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再贷款、再贴现);
③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
3、国家(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①代理国库,充当国库的出纳;
②对政府提供信贷;
③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民经济;
④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等。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四个层次。
一、西方中央银行的四大货币政策
1、稳定物价;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2、充分就业;
3、促进经济增长;
4、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货币政策两大目标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定);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