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融理论与实务》听课笔记:27
《金融理论与实务》听课笔记:27
第二节 货币需求
一、概念: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1、货币需求是个存量的概念:考察的是特定的时点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持有的数量;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和愿望的统一;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货币需求的职能范畴包括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研究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假定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谨慎动机又称预防动机,是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交付,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市场利率的反比例变动。
货币的总需求L是由收入Y(正向变动)和利率I(反向变动,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两个因素决定的。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避免货币的损失或增加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三、佛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强调收入的重大影响)
理论前提资产范围是多种资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资产高流动性会带来好处。通过采用简单规则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与货币增长速度相一致,就能避免通货膨胀。

四、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中,货币需求有增加的趋势;
2、价格:价格与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货币流通速度:两者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两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4、社会商品供给量:正比关系;
5、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对利率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6、财政收支状况:有结余,对货币需求减少;有赤字,对货币需求增加;
7、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本课结束!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