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1、主要是以竖向承载力。可分为:轴心受力构件(拉、压);偏心受力构件(拉弯、压弯)。
2、组成材料:钢材、钢筋混凝土、砌体和组合材料。
截面强度破坏:
1、钢柱:当截面有削弱时,最小截面上部分或全部材料应力达到屈服应力;无截面削弱时,一般不出现。
2、轴心受压一截面上钢筋与混凝土应变相同,破坏时柱四周出现纵向裂缝,钢筋屈服外鼓,混凝土被压碎;偏心受压柱(压弯)强度破坏类似钢筋混凝土梁,a、受拉破坏;(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不多)先出现横向裂缝---形成主裂缝(受拉混凝土退出工作);受拉钢筋屈服---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属于延性。
b受压破坏。(偏心距较小,或虽偏心距较大,但所配受拉钢筋过多)受压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缝并先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钢筋未屈服,脆性破坏。
界限破坏:受拉钢筋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应变而破坏。用以差别两种破坏的型式。
3、无筋砌体柱:砌体的受压强度比受拉强度高很多,适宜于作轴心受压柱,以及偏心不大的偏压柱。(荷载及偏心距较大时宜做成配筋砌体柱)在0.5-0.7破坏荷载时,单个块体内出现竖向裂缝---单个块体裂缝连接形成边疆的裂缝(0.8、、0.9破坏荷载)--并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几条贯通裂缝,砌体分成几个1/2块体的小立柱,砌体明显外鼓,个别块体可能被压碎,小立柱失稳而完全破坏。
一旦截面受拉边的拉应力超过砌体通缝抗拉强度时,出现水平裂缝,使截面削弱,即实际截面面积减小。此时截面上纵向力的偏心距减小,裂缝不会无限制发展,而是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当剩余截面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受压区出现竖向裂缝后导致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