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产业分析》听课笔记:04
《产业分析》听课笔记:04
第二部分 中国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和经验
货币政策:是央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
一、中国货政策的框架
贷币政策框架:货策政策目标、货策政工具、货策政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目标
1货策政策的目标
(1)货策政的目标指内行采取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2)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A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三种观点:
单一目标:币值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双重目标:发展经济、稳定物价
多重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我们国家货策最终目标确定是稳定币值
理解币值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的最终目标:
币值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更好地发挥政策作用;币值稳定并不是币值一层不变,而提把物价增长控制在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币值稳定是国家烊现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综合发展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
货策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选取中介目标的标准:
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中介目标
1986年:货款规模、现金计划
1995年起:货币供应量
贷策政策的操作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确定:
1993年前:贷款规模、现金发行量
1993年起:同业折借利率、银行备付金率
1995年起: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又称强力货币。它是货币供应量伸缩的基础。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为实施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手段和方法。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再帖现、
存款准备金率是控制货币供应的一个重要工具。货币当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就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量就会收缩。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