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审计学》听课笔记:04
《审计学》听课笔记:04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1、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要求:独立原则(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

                                            客观原则

                                            公正原则

2、注册业务能力和技术守则

3、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保密责任;按标准收费的责任)

4、对同业的责任(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

5、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以事务所的名义接受委托)

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工作责任(事务所的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审计工作人的责任)

2、法律责任——过失责任(分普通过失、重大过失)、欺诈责任(明知错报但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预防

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

谨慎选择委托单位;

招收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助理人员;

严格签订审计约定书;

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

聘请懂行的律师;

投保。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第一节  审计准则

1、含义:又称审计标准,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准则是通过学习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的;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

2、审计准则的作用

赢得公众信任;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际审计交流。

3、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

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它主要用于民间审计所从事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分为一般准则(3条)、工作准则(4条)和报告准则(4条),国际审计准则也是这三部分;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48条,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二节  审计依据

1、含义:是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2、审计依据的种类

按审计的目的进行分类: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3、审计依据的特点

层次性(国家--地区--部门);相关性(审计依据与审计意见相统一);时效性(最新的法律规章制度判断);地域性(按地区的法律特点)。

4、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辨证分析问题的原则;利益兼顾的原则;真实可靠原则。

本课结束!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