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1、我国历史上人事管理制度
(1)、自秦朝开始,中国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帝国,废除了世卿世禄
制,建立了官僚制、凡官职设置,人仕途径、用人标准、管理办法等,都由皇帝亲自决
定,从而奠定了国家统一任命和调配官员的基本体制。
(2)汉代选拔录用官员的办法主要是“察举”。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录用官员的主要办法是“九品中正制”。
(4)南北朝全面推行源于西汉的对被推荐者进行“策试”的办法。
(5)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直接采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6)唐朝的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当时考试科目较多,分科举士,遂称为“科举”
。
(7)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对扩大应试者范围、增加录取人数、简化
录取程序,增加考试等级、限定主考官的权利以及考试规则等,都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
定,而且越来越严密。
(8)明代的科举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大致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9)清朝继续实行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和任用官吏的主要途径。至光绪31年(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止。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工作制度
(1)强调并坚持“德才兼备”的政治路线和“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
(2)在干部的思想路线上,坚持要求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3)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干部队伍纪律
(4)明确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5)对干部的培训培养,主要采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法。
3、新中国的十部人事制度
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创立和发展阶段 从1949年10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从上
到下建立了管理机构,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如干部的录用、任免、调配、奖惩、工资
、福利、退休退职制度等。尽管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但初步适应了实际需求
,取得了很大成绩。
(2)挫折倒退阶段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这期间,各级人事机构相继被撤
销,人事干部被遣散,有效地管理制度被否定,人事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法制化建设阶段,自1976年10月至1993年8月,粉碎 “四人帮”后,党中央、
国务院采取了拨乱反正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果断地恢复了人事管理机构和一些行之有效
地规章制度。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三、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
端,因此它即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1、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
中立”,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
党的组织路线,而西方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
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
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党委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
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
。国家公务员在录用中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在晋升中
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
色。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
利益集团,而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
2、与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区别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科学化、法制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很大的提高。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机制上比传统人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第一,国家公务员制度有竞争择优机制。
第二,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廉政勤政保障机制。
第三,国家公务员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机制。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在队伍优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新的突破。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工资,福利,保险上比传统人事制度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