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康复医学》听课笔记:09
《康复医学》听课笔记:09
第九讲
(二)简单器械的肌力测定
在肌力较强(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准确的定量评定,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测量。常用的方法有握力测试、捏力测试、背拉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三)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需等速测试仪,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型号供选择。
等速肌力测试的原理
等速肌力测试仪是为等速运动训练和测定设计的。等速运动是在整个等速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如确定角速度为60度/s以后,运动时受试者用力越大,仪器提供的阻力也越大,反之亦然,这样使运动时角速度保持不变。
等速肌力测试的优缺点
量和功率输出、肌肉爆发力和耐力等多种数据,可同时完成一组拮抗肌的测试,还可分别完成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及等长收缩数据,测试参数全面、精确、客观。客观。等速肌力测试已被认为是肌肉功能评价及肌肉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佳方法。缺点:测试仪器价格昂贵,操作较复杂,不同型号的仪器测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无可比性。
注释:角速度: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叫做“角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转动或一质点绕另一质点转动的快慢和转动方向的物理量
(四)肌力测定的禁忌证
不能进行3级一下的肌力测试及手部肌肉的测试;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及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软组织损伤愈合初期、骨关节不稳定、关节急性扭伤或拉伤等为经对禁忌证;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亚急性或慢性扭伤或拉伤、心血管疾病为相对禁忌证。
注意事项
姿势正确,防止替代。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有起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得对比观察。
对肌力大4级以上时,所做抗阻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
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做mmt。(mmt)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损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学习要点
关节关节活动范围测定临床意义
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
概念(关节活动范围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读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
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
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
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性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
1. 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
2. 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
3. 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
4. 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
总结:原因有三:关节、骨骼、肌肉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的主要目的是
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
根据整体的临床表现,大致分析可能原因
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
(一)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
1.测量工具
通用量角器:固定臂、移动臂
方盘量角器:重力臂总是向下的。
2.测量方式
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O"点十分重要。通常对所有关节来说,o度位是开始位置。对大多数运动来说,解剖位就是开始位,180度是重叠在发生运动的人体一个平面上的半圆。关节的运动轴心就是这个半圆或运动弧的轴心,所有关节运动均是在o读开始并向180度方向增加。这一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
(二)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
上肢肘关节
运动形式:屈、伸
体位:仰卧、坐皆可。臂取解剖位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与肱骨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挠骨纵轴平行
活动度:0-150
上肢肩关节

下肢膝关节
下肢髋
(三)测量的准确性与影像测量的因素
必须明确体位、轴心、移动臂、固定臂
人为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
(四)评定分析及测量的注意事项
1. 采取正确的体位,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
2. 固定好量角器,其轴心应对准关节中心或规定的标志点,关节活动时要防止量角器固定臂移动。
3. 通常应先测量关节的主动,后查被动。
4. 应与健侧(对侧)比较,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进行检查。
5. 不同器械,方法测得值有差异,不宜比较。
表:常见关节与活动度的测量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