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关节活动的测量
肩关节的屈曲、伸展图
肩关节的水平屈曲和水平外展:屈曲135,外展30
肩关节的外旋、内旋;内旋90,外旋90。轴心是鹰嘴
髋关节的屈曲、伸展:轴心大转子。屈曲125,候审15
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平卧,轴心是腹股沟中点,外展,内收时要抬高对侧肢体
髋关节的外旋、内旋;轴心点是髌骨。要点是小腿向内的时候是外旋,小腿向外的时候是内旋。
四、步态分析
学习要点
1. 步态定义、步行周期特征
2. 常见异常步态特征
步态分析所有术语
步长:正常人约为50-80cm:两足跟之间的距离(一步)
跨步长:约为100-160cm:同一足跟两次着地之间的距离(两步)
步宽:正常人约为5-11cm
足角:6.75度左右:两足轴之间的夹角。
步频:95-125步/min左右
步行速度:65-100m/min左右
(一)步行周期
1.步态周期及时相(同足的两次着地为一周期,即两部为一步行周期)
(1)步态周期:
站立相(支撑相)60-65时间
摆动相(迈步相)35-40时间
单支撑期80%
双支撑期20%(走和跑的区别,跑步时双支撑期为0)
(2)步行周期的传统分期和RLA分期
传统命名 RLA命名(美国)
足跟着地 初始接触IC
足平放 承重反应LR
站立中期 站立中期MST
踵离地 站立末期TST
趾离地 迈步前期PSW
加速期 迈步初期ISW
迈步中期 迈步中期MSW
减速期 迈步末期TSW
2.步行时重心移动
在垂直方向:上下各3cm
在左右方向:左右各2cm
3.步行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骨盆在支撑相时:内旋
骨盆的摆动相时:外旋
图:常速步行时髋、膝、踝关节的屈伸活动。
图:常速步行时肌肉的变化,由肌电图测得
4.步行时人体关节角度的变化
5.步行时的肌肉活动
6.步态分析的方法种类(原文标号有误)
(1)目测分析法:用于初步接诊
(2)定量分析法:用于测步台
(二)临床步态分析
1.分析内容
(1)病史回顾
(2)体格检查
(3)步态观察(图:临床步态观察要点)
步态内容 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时相是否合理 左右是否对称 行速是否稳定和流畅
步行节律 节奏是否均匀 速率是否合理 时相是否流畅
疼痛 是否干扰步行 部位、性质、程度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肩、臂 塌陷或抬高 前后缩退 肩活动过度或不足
躯干 前屈或侧屈 扭转 摆动过度或不足
骨盆 前、后倾斜 左、右抬高 旋转或扭转
膝关节 摆动相是否可背屈和趾屈 是否下垂、足内翻或足外翻 关节是否稳定
足 是否为足跟着地 是否为足趾离地 是否稳定
足接触面 足是否全部着地 两足间距离是否合理 是否稳定
(三)三维步态分析
1.运动学分析
①重心;②廓清机制;③时间-空间参数测定;④阶段性运动。
2.动力学分析:①地面反作用力;②剪力;③力矩;④测力平台;⑤足测力板
3.动态EMG
(四)常见异常步态
臀大肌(髋伸肌)步态:仰胸挺腹
臀中肌步态:鸭步、鹅步
腰大肌步态:骨盆外展、外旋
偏瘫步态:上肢挎蓝、下肢划圈
帕金森步态:启动慢,小步蹉,很难停止
划圈步态:偏瘫
抬髋步态:
跨越或垂足步态:足下垂
短腿步态:短于4厘米
后根或后索型共济失调步态:需要扶持。
痉挛性瘫痪步态:高位截瘫
剪刀步态:
小脑性共济失调性步态:醉酒样。
醉汉样步态
骨四头肌步态:摆动期延长。手拄膝盖,小儿麻痹
减痛步态:支撑期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