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康复医学》听课笔记:14
《康复医学》听课笔记:14
吞咽障碍评定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食物不能经口腔进入到胃中称之为吞咽障碍,多见于脑损伤患者,如脑卒中、脑外伤和帕金森病等,表现为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口腔、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障碍或吞下时发生呛咳、哽噎。
(一)评定目的 为了正常饮食
(二)评定内容及方法
1.临床检查:x线、钡剂造影
2.口腔功能评定 包括:①唇的运动;②颌的位置;③软腭运动;④喉的运动;⑤舌的运动。
16分以上为相对安全。
3.吞咽功能评定
①反复咽唾液测试;
②饮水试验;
③摄食吞咽过程评定;
4.特殊检查 包括食管吞钡造影检查,气钡双重食管造影检查。
二、心理功能评定
学习要点
心理评定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注意
1.心理评定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注意
(一)心理评定的意义
1. 预测患者康复中或其后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及时识别刺激因素和行为强化因素。
2. 通过心理测试作出的心理学评定,可以了解残疾所引起的智力、认识和情绪的精确变化。以便为安排或调整康复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3. 通过心理评定了解患者的潜在能力后,应对患者所需的行为改变作出具体说明,也应具体指出最易达到这些改变的途径和方法。
(二)临床应用
1. 在对患者的评定中使用何种心理测验及方法,很难认定那一种心理试验是全方面的。
2. 心理测验既是一种行为取样方法,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丰富多彩的心理、行为方式的全部。
3. 康复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心理评估问题,只能由临床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作出估计或预测。
4. 在选择试验方法时应全面考虑病残者的境况,以便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手段。
5. 通过评定,应对患者康复过程中需要强化的行为及其心理适应性作出具体说明。
智力测验表
成人简易智力测验表
(三)神经心理测验
包括:感觉、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等,涉及脑功能的各个方面,常用于:
研究张长人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种脑损伤后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了解脑损伤的部位、性质和范围对心理功能的影响。
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成人式)表
(四)人格测验
EPQ4个分量表
明尼苏达量表
(五)情绪测验 焦虑量表
(六)慢性疾病及残疾的心理反应特征
1.急性期或新近残疾的心理反应特征 突然发生明显的残疾(如脊髓损伤、脑卒中、截肢),身体状态因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患病后的即刻反应分三期:
心理休克期:主要特点是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做什么、出现一些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有时可出现与现实的分离感。此阶段持续数天或数周。
心理冲突期:特点是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丧失感、无助感、感到绝望、抑郁、焦虑、患者不知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有效地区解决或改善环境,病前对未来完整的生活计划(如婚姻、家庭、工作、学业、人际关系等)变得不确定,患者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此期患者多采用否认机制来减轻心理反应。
退让或重新适应期:此期患者在回避的基础上,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降低原来生活期望,搁置原来的生活计划,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来适应患病及减轻这一现实。
2.残疾认同过程中的心理反应 随着患者逐步接受伤残现实的过程,患者的心理反应以情绪变化为主,伴有行为和社会功能改变,表现为:
①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幼稚化,要求别人关心自己;
②主观感觉异常,对身体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特别关注,常有不适之感;
③易激惹、情绪波动、容易发怒、容易伤感,常因小事发火,时候又后悔不已;
④焦虑、恐怖反应及抑郁情绪相当常见;
⑤ 害怕孤独,患病后特别思念情人,希望有人陪伴,不敢一人独处,甚至夜间不感官等睡觉;
⑥ 猜疑心加重,重病患者及残疾者常对医师或家人察言观色,推断是否有严重病情被隐瞒;
⑦ 自卑感加重。
第四节 肌电图与低频电诊断
学习要点
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种类意义
一、肌电图
肌电图是记录小时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
(二)仪器设备
设备图片
(三)肌电图的基本参数
相与峰
时限
波幅
极性
峰或相间期
面积
(四)肌电图检查的步骤
观察插入时的电活动
观察放松时的自发性电活动(电静息)
观察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特性。
观察中度与重度用力时运动单位募集情况
(五)几种不同状态时的肌电图
正常肌电图:图示
异常肌电图:单位数目减少;电位与波幅异常;募集型异常;相位改变;异常同步;肌强直放电;自发电活动。
(六)计算机辅助诊断肌电图
(七)表面肌电图
(八)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确定神经系统有无损伤及损伤部位。
区分神经元性异常与肌原性异常。
作为临床康复评定的指标 纤颤电位的出现,可以作为神经早期损伤的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
(一)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无潜伏期
(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有潜伏期
(三)传导速度检查结果分析
髓鞘损害-传导速度减慢
轴突病变-波幅减小
三、神经反射检查
(一)F波或F反应
F反应的临床主要在与测定近心段的传导时间
(二)H反应可用于研究近心段感觉阈运动纤维传导的异常。
F反射与H反射的区别
H反射与F反应都是延迟反应,两者的潜伏期相近。
F反应是同一运动神经元的回返兴奋,而H反射涉及感觉及运动神经元的反射活动。
H反射仅见于胫神经等少数神经,而F反应几乎可见于任何神经。
在一定刺激强度时H反射能恒定引出,而F反应则不然。
H反射刺激阈低于M反应阈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H反射波幅开始渐增尔后渐减,最强或超强刺激时H反射反而消失,而M及F反应波幅不断增高以至最大。
H反射的波幅可以等于M反应的振幅,而F波约M波的5-10%。
四、诱发电位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 视觉诱发电位
(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四) 事件相关电位
(五) 运动诱发电位
(六) 诱发电位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七) 诊断,预后,监测,疗效评价。
五、低频电诊断
(一)直流-感应电诊断
1.观察指标:
肌肉收缩的速度
极性法则的变化
兴奋阈的变化
2.结果判定
绝对变性反应
完全变性反应
部分变性反应
无变性反应
(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治疗
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是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疗法、职前训练、社会服务等多种疗法。
第一节 物理治疗
学习要点
掌握运动疗法、分类、治疗作用、临床应用
熟悉常用运动疗法、临床应用
熟悉运动处方内容,注意事项
了解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什么事物理疗法
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PT
人工物理能治疗的方法
自然因素治疗方法(多在疗养学中)
利用力能的物理疗法(牵引、按摩)
一、运动疗法
概念
最早来源于苏联,又称体疗。
运动疗法又称为治疗性运动,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街主治疗器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康复医学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一)运动疗法分类
1. 主动运动
2. 被动运动
3. 等长运动
4. 等张运动
5. 等速运动
6. 放松性运动
7. 力量性运动
8. 耐力性运动
9. 局部运动和整体运动
10. 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
11. 个人治疗和小组治疗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