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二)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三)临床应用(同上)
(四)常用运动疗法
1.关节活动度训练
保持关节和软组织的完整、软骨营养。
减轻痉挛或抑制疼痛。
保持肌肉的弹性、运动觉。
促进循环和血管功能。
加速术后和损伤的恢复。
(1)主动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常用的有器械联系和悬吊练习。
悬吊练习:一种为垂直固定,固定点位于肢体重心的上方,主要用于支持肢体;一种是轴向固定,固定点位于关节的上方主要是使肢体易于活动。
(3)被动运动
①关节松动技术
②持续性被动活动:CPM由加拿大骨科医师在1970年提出。
CPM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加快关节液的分级和吸收,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损伤软组织的修复。
CPM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消除手术和制动带来的并发症。
2.原则、方法
早期开始
体位舒适
先健后患
近段固定
手法轻柔,避免疼痛
一个动作3-5秒
各关节、诸运动、一个动作3-5次
无痛下全关节运动、肩迟缓期一半
疼痛理疗
3.软组织牵拉技术
牵拉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主要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4.肌力训练技术
主动助力运动-2级
主动运动-3纪
抗阻力运动
抗等张阻力运动(也称为动力性运动)
抗渐进阻力(进行抗阻力)
抗等张阻力运动
等速运动
5.注意事项
心血管反应
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
阻力施加及调整
掌握好运动量。
(五)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概述(NDT)主要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一)共同特点
治疗对象、治疗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应运病理生理学、生物力学
治疗目的:让患者学会功能性活动
治疗顺序:按神经发育顺序,先近后运,先离心收缩,后向向心,先前侧后后侧。
治疗方法:方法众多。重点是感觉的输入;特殊感觉与一般感觉的输入
工作方式: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工作。
二、Bobath技术(包巴斯)
Bobath方法是bobath夫妇本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方法,当初应用于脑瘫,后来更多的应用于成人。治疗按神经发育顺序进行,从躯干肌到肢体近端,到远端最后到精细活动。利用正常的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和诱发正确的运动,同时抵制过强的肌张力和错误运动模式。
(一)理论基础
灵活运用运动发育控制理论
强调运动感觉的学习
重视技巧性动作的掌握
重视整体治疗。
(二)基本技术与手法
1.Bobath式握手:伴随康复训练的始终。
2.控制关键点 关键点是指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治疗中治疗者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手法操作的核心,常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头、胸骨、骨盆、拇指
3.放射性抑制
反射行抑制是用来抑制肌张力和姿势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防止异常的感觉输入。
①躯干肌张力增高;
②肢体肌张力增高;
③出现痉挛。
Bobath抗痉挛训练(重点记忆)
a. 抗痉挛肢位的应用
b. 患侧负重
c. 躯干旋转
d. 患侧上肢伸展
e. 肩向前伸
f. 正确的训练方案
4.调整反应
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
5.平衡反应
属于动态反应。是比调正反应高高级的维持身体平衡的一种反应。当人体突然收到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躯干出现一种自动运动,已恢复到原有稳定状态。
6.感觉刺激
(1)加压或负重
(2)放置及保持
(3)轻推
① 压迫性轻推
② 抑制性轻推
③ 交替性轻推
(三)Bobath基本规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