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法,短波,超短波,
第十八讲
3.治疗技术
(1)衬垫法 治疗的电流强度为0.03-0.1ma/cm2,通电时电极下有轻度针刺感。每次治疗15-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根据主极的面积计算,电流量与导入量不成正比)
(2)电水浴法:单个肢体治疗时电流强度10-15ma,两个肢体治疗时15-20ma。其余治疗技术同衬垫法。
(3)离子导入用药品的选择
①易溶于水,易于电离、电解。
②明确需要导入的有效成分及其极性。
③成分纯,不得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或单味中药、多味中药煎剂,或阴阳极交替导入。
④局部应用有效
阳极导入的常用药物:离子为钙、锌、普鲁卡因、维生素透明质酸酶、黄连素、草乌等。
阴极导入的离子为碘、氯、溴、维生素C等。
图示:各种治疗不为
常用药物
氯化钙:(+)(3-5%)主要作用或适用于
保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反应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消炎、收敛;
神经炎、神经根炎、局限性血管神经水肿、神经官能症、功能性子宫出血、过敏性结肠炎。
硫酸镁:(+)(3-5%)解除平滑肌痉挛、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利胆;
高血压病、冠心病、肝炎、胆囊炎。
硫酸锌:
氯化钾:
溴化钾:
氯化钠
硫酸铜
碘化钾:(-)非常常用的
盐酸狄奥宁:
维生素c硫酸黄连素
大蒜:
草乌
4.电化学疗法
一般采用4-10v、40-80ma电流,因肿瘤的大小与深度而异。每次持续作用120-180min,直至肿瘤变黑、坏死、缩小甚至小时为止。一般需治疗数次。治疗时要注意保护正常组织。肺、肝等深部脏器治疗时需在B超或x线引导下穿刺插入电极,防止损伤心脏、大血管、纵隔等。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开展的最好
5.临床应用
(1)适应症
适用于周围神经伤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关节炎、慢性炎症浸润、慢性溃疡、血栓性静脉炎、斑痕、粘连、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慢性盆腔炎等。电化学疗法适用于皮肤癌、肺癌、肝癌等。
(2)禁忌症
恶性肿瘤(局部电化学疗法除外)、高烧、昏迷、活动性出血、心力衰竭、妊娠、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局部皮肤破损、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金属电极、对直流电过敏。
(二)经皮电刺激疗法(TENS)
1.概述
电流为频率2-160hz,波宽2-500us的单相或双相不对称方波脉冲电流。
2.治疗作用(临床应用)
(1)较低频率、较宽波宽:神经冲动传入脑和垂体,引起脑内吗啡样多肽释放而达到镇痛,镇痛时间较长。
(2)较高频率、较窄波宽:神经冲动传送到脊髓,通过“闸门控制”机制产生阵痛效应,镇痛时间较短
3.治疗技术
(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电体操疗法
1. 概述:采用三角波和方伯的低频脉冲。
2. 治疗作用:对失神经支配而发生变形的肌肉进行合适的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从而可延缓患肌萎缩,防止纤维化和挛缩;并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
3. 治疗技术:治疗时将接阴极的点状电极置于患肌或患肌的运动点上,阳极置于肢体近端或躯干,电极下均应放厚衬垫。
4. 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
(四)功能性电刺激(FES)
1. 概述:用电流刺激丧失功能的器官或肢体,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器官或肢体的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
2. 治疗作用:同时也刺激了传入神经,经脊髓投射到高级中枢,促进肢体功能的重建以及心理状态的恢复。
3. 治疗技术 今年有一种微型植入是电刺激器可长期使用。
4. 临床应用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五)等幅中频电疗
1. 概述 频率为1000-2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与音频频率相同,老医生多称为音频治疗)。
2. 治疗作用:
皮肤痛阈上升,产生镇痛效应
消炎、加速浸润吸收,促进血管功能恢复作用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3. 治疗技术:中频电疗机
4. 临床应用
① 适应症:皮肤瘢痕增生、外伤或术后浸润、粘连、血肿机化、关节纤维性强直、肩关节周围炎、狭窄性腱鞘炎、注射后浸润、静脉炎后硬条索、声带肥厚、肠粘连、慢性盆腔炎、腹腔盆腔炎症浸润包块、神经痛等。
② 禁忌症: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六)调制中频电疗法
1. 概述
2. 治疗作用:1-150hz与2-8khz,其中低频电流有不同的频率俞波形,有不同的调制方式、不同调幅读(0-100%),电流的动态变化大,因此兼有低频域中频两种电流,作用较深,不产生电解刺激作用(是不正确的,可以产生电解),人体易于接受而不易产生适应性。
3. 调制频率选择
100-150hz止痛,抑制交感神经
50-100hz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25-50hz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0-40hz兴奋迷走神经、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
30-10hz兴奋交感神经,引起肌肉单收缩,提高平滑肌张力
20-100hz促进局部血循环
50-150hz变频,促进水肿、渗出吸收、缓解肌紧张。
3.主要治疗作用
镇痛
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引起骨骼肌收缩,可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提高平滑肌张力。
作用于神经节与神经节段,可产生反射作用,调节自身神经功能。
4. 治疗技术
5. 临床应用
(1)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骨性关节病、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背肌筋膜炎、周围神经伤病、神经痛、胃肠张力低下、尿潴留、术后肠麻痹、术后粘连、瘢痕增生等。
(2) 禁忌症:与等幅中频电疗法相同。强调治疗量、足够的疗程。
(七)干扰电疗法
1.概述
以两路不通频率的中频正弦交流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电力交叉的部位形成干扰场,产生差频变化为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以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2.治疗作用
50-100hz差频电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较明显,持续时较久,因而加快对渗出和水肿的吸收。
901-100hz差频电流对运动生境和骨骼及有刺激作用,可促进平滑肌活动,提高张力。
3.治疗技术
传统干扰电疗:4000hz与4000±100hz的两路正弦交流电。
动态干扰电疗:波幅被波宽为6s的三角波所调制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输出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的三路正弦交流电。
4.临床应用
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扭挫伤、肌筋膜炎、骨折延迟愈合、术后粘连、瘢痕增生、术后肠麻痹、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尿潴留、压迫性、张力性尿失禁等。
禁忌症:与与等幅中频电疗法相同。
(八)短波与超短波法
1.概述
短波的波长100-10m,频率为3-30mhz。超短波的波长10-1m,频率30-300mhz。
2.治疗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而达到镇痛。
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增强。
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痉挛。
促进组织生长修复。
大剂量时所产生的高热有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除热效应外还有非热效应。
3.治疗技术
电感场法、电容场法
4.治疗剂量
短波与超短波疗法的治疗剂量可分为4级
Ⅰ级,无热量:五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炎症的早期、显著水肿或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
Ⅱ级,微热量;有刚能感觉到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和慢性炎症。
Ⅲ级,温热量:有明显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
Ⅳ级,热量:有刚能忍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恶性肿瘤的高热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