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康复医学》听课笔记:25
《康复医学》听课笔记:25

 1.脑卒中的分型 :脑出血和脑梗塞。

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第二十五讲

第五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偏瘫的康复训练
一、概述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CVA)
二、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是起病急,二是脑受损症候的局灶性。
(二)诊断要求
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应包括: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病因诊断、功能诊断和并发症诊断。
(三)各类脑血管意外诊断要点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把脑血管意外分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三大类。
1.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脖子硬
2.脑出血:有原发病、高血压、高血脂症,一般在情绪激动时发病。
3.脑梗死:通常百姓的“脑血栓”
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
②脑栓塞
③腔隙性脑梗死
(四)几种特殊类型的诊断
①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
③ 进展型脑卒中
④ 分水岭脑梗死
⑤ 出血性脑梗死
⑥ 混合性脑卒中
(五)偏瘫发生的原因
偏瘫是一种症状。
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脑外伤。
发生偏瘫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血液粘滞综合征、吸烟及恶劣气候等。
三、偏瘫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
(二)感觉障碍
(三)语言-言语障碍
(四)认知障碍
定向、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以及失用症和失认症等知觉障碍。
四、偏瘫的并发症
(一)偏瘫性肩痛
造成偏瘫性肩痛的原因有:患者肩部的处理不当、患者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肩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丘脑综合征和臂丛损伤。(经常的考试题)
(二)废用综合征
偏瘫病人卧床较久或长期被迫采取坐位,不活动或很少活动,就会出现以生理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称之为废用综合征。(需要记住)
1. 废用性肌肉萎缩;
2. 关节挛缩
3. 起立性低血压
五、两种偏瘫的根本区别在于本质的不同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区别表
项目 中枢性 周围性
部位 脑、脊髓 脊髓前角、周围神经
肌张力 增高(痉挛型瘫痪) 降低(松弛性瘫痪)
腱反射 亢进(阵挛)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 -
肌萎缩 继发性 原发性
畸形 关节活动受限 肢体变形明显
脊髓反射弧 完整 破坏
肌力变化 失去运动控制的质变过程 失去收缩能力的量变过程
运动功能 肌张力增高所致粗大运动模式,影响运动功能 肌张力过低,影响功能活动。

六、偏瘫恢复阶段的训练目标与计划(需要记忆的东西)
迟缓期
训练目标 训练计划
预防痉挛的出现 体位治疗-良肢位设计
利用联合反应易化肌肉 床上训练-体位变化
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辅助被动运动
诱发正常运动模式 主动运动训练
痉挛期
训练目标 训练计划
1. 控制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2. 以掌长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 1. 躯干控制训练
2. 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
3. 负重训练
4. 双侧肢体参与的训练
5. 痉挛控制训练
恢复期
训练目标 训练计划
出现充分的分离运动;
运动模式接近正常。 1. 运动协调性训练;
2.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3. 精细运动训练;
4. 回归社会的适应性训练;
5. 步行训练。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