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形成背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地发展。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要本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