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听课笔记:23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听课笔记:23
油气聚集的机理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在油气从生油气区沿上倾方向向周围高处的圈闭中运移过程中,由于油、气、水的密度不同,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粘度也小,在孔隙介质中最易流动,所以运移的结果,天然气必然占据盆地中心周围的最高位置的构造环,而石油则占据其下倾方向位置较低的构造,比较接近盆地的中心。世界上很多含油气盆地具有这样的油气分布特点。但也发现了很多相反的情况,在低处的构造圈闭中充满着天然气,而在高处的构造圈闭中却充满着石油。

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在静水压力条件下,油气源源不断从凹陷向上倾运移时,油气在单个圈闭中的聚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原来占据着圈闭的水,被排出一部分,由于重力分异,气体占据圈闭的顶部,油在中部,油气并未充满整个圈闭,其下部为水。第二阶段,油气数量继续增加,油水界面不断下降,直至达到溢出点,此时由于圈闭已被完全充满,如果油气继续充注,一部分石油便从溢出点沿上倾方向溢出。第三阶段,油气继续进入圈闭,天然气向圈闭上部聚集,油气界面不断下降,把石油推向溢出点,石油不断地被排出,当天然气的数量足以占据整个圈闭时,石油便不可能再进入圈闭,而是沿溢出点向上倾方向运移。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圈闭就完全被天然气所充满了。

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差异聚集

假如在静水压力条件下,同一渗透层相连圈闭的溢出点海拔依次递增,而且没有局部支流运移和溶解气体的影响,就会出现所表示的油气差异聚集情况。
  ( a)第一阶段,油气从盆地中油源区沿区域性上倾方向运移,首先进入圈闭1,这时圈闭1尚未装满;

  (b)第二阶段,油气继续供应,圈闭1中之油水界面下降至溢出点,石油开始从圈闭1中溢出而进入圈闭2,但天然气仍在圈闭1中形成气顶;

  (c)第三阶段,油气仍在继续供给,使圈闭1完全充满天然气,油气则通过溢出点向圈闭2运移,此时在圈闭1中已形成纯气藏;圈闭2则形成有气顶的油藏;如此继续聚集,如果油气供给比较充足,则通过(d), (e)阶段,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圈闭1为纯气藏,圈闭2为带气顶的油气藏,圈闭3、4、5可能为纯油藏。当油气供应来源特别充足或者不充足的时候,则油气在五个圈闭中的聚集情况会有所变化,但所遵循的原理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油气差异聚集原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供油气区到盆地边缘的一系列溢出点依次抬高的圈闭,依次形成气藏、油气藏、油藏和空圈闭;一个充满了石油的圈闭,对于聚集天然气仍然是有效的,但反之不然。
  出现上述油气差异聚集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静水条件、油气源充足且位于圈闭的下倾方向、具有长距离的运移条件等。一般出现在大型含油气盆地,如波斯湾盆地、伊朗扎格洛斯山前坳陷等地区。陆相盆地往往缺乏上述条件,故很难形成典型的油气差异聚集。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