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沉积后转变成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地质构造作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
实质:地层水与沉积物之间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变化过程。
压实和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
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形转变作用
溶解作用
温度、压力、流体、 盆地的构造演化、 生物扰动
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与矿物的多型转变、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
1、压实作用:沉积物进入成岩作用阶段后最先经历的作用
压实压溶作用效应:点状 线状 凹凸状 缝合状
2、压实作用是细粒沉积物变成沉积岩的重要成岩作用
1、概念: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淀无故接起来的作用。
2、胶结物的类型及胶结方式
a、 氧化硅胶结物 代表酸性成岩环境(石英)
b、碳酸盐胶结物 代表碱性成岩环境(方解石 白云石)
c、粘土矿物胶结物
d、长石胶结物
e、其他胶结物
1、概念和实质
a、概念: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b、实质:体系的化学平衡及平衡转移。
c、两个阶段:原矿物的溶解,新矿物的形成
2、碎屑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
a、氧化硅合方解石相互交代作用
b、方解石交代长石
c、碳酸盐交代粘土矿物
d、粘土矿物交代长石
e、粘土矿物间的交代作用
f、碳酸盐矿物的相互交代作用
g、粘土矿物对石英的交代作用
1、重结晶
小晶体重新结合结晶变成大晶体
矿物变得更稳定
2、矿物的多型转变
溶解作用:岩石组分发生部分或全部溶解的现象。
机理:沉积物(岩)中的孔隙水(介质)的物化条件(浓度、pH值、Eh值、成分等)发生改变,从而使其组分由稳定变得不稳定,以致发生溶解。
溶解作用的结果——产生次生孔隙
1、自生矿物类型及分布特点(碳酸盐矿物、石英、沸石类矿物、粘土矿物)
2、有机质成熟度(不可逆Ro%=0.5生油高峰期,Ro%<0.5为晚成岩阶段)
3、古温度
4、孔隙类型(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1、同生成岩阶段
2、早成岩阶段A亚期 B亚期(RO=0.3%-0.5%)
3、晚成岩阶段A亚期 B亚期 C亚期
4、表成生岩阶段
砾岩、砂岩、粉砂岩——油气储层
泥岩(粘土岩)——生油层、储油层、盖层
粘土矿物中存在四种水:孔隙水、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
埋深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升高
粘土矿物依次脱出的各种水成分为油气运移的可靠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