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儒家文化的畸变——墨家
一、墨翟与墨家
战国时期鲁国人。著作《墨子》(弟子整理)。
1、主张兼爱互利;
2、主张尚贤、尚同;
3、主张节用、节葬、非乐;
4、墨子的天志观:天志即规律;
5、实证的知识论。
二、后期墨家和墨家的消亡
1、后期墨家:墨子死亡后,墨家分成许多学派。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辩论上(谁是正统的墨家)。
2、墨家的消亡:在先秦时曾显赫一时的墨家,于秦汉时期突然消亡。究其消亡的原因,有客观因素(统治阶级的镇压或压制),也有主观因素:
(1)保守的政治主张使墨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封闭的思想体系使墨家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以人身依附、绝对服从为特点的宗教性质的小团体,严重扼杀了墨家传人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
(4)墨辩宣告了墨家的消亡。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道家
一、老子与道家:老子为楚国人。
1、“天道”、“无为”: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道”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本源。
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从而无为而无不治。
2、朴素的辩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