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适用层次 所有层次 适应专业 石油工程 使用学期 2008秋
自学学时 96 面授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 钻井液工艺学
编 者 鄢捷年
出 版 社 石油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泥浆工艺原理》,杨坤鹏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当代钻井液的基本概念、性能、体系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处理钻井液复杂问题的基 本技能,了解钻井液工艺技术最新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现场钻井液技术工作或相关的教学 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建议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有一定的化学原理(包括无机、有机和物理化学等)的基本知识,以及钻井工程专业知识。学生学完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钻井液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其发展趋势;
2、掌握钻井液的性能及其调整原理和方法;
3、掌握钻井液主要体系的配制原理,了解现场工艺;
4、掌握处理复杂钻井液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钻井液定义、循环流程及其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特点。
2、钻井液定义、循环流程及其作用.
三、思考与练习
1、钻井液定义
2、钻井液主要作用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二章 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性质及粘土胶体化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与性质
2、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三、思考与练习
1、 晶格取代
2、 阳离子交换容量
3、晶层
4、造浆率
5、DLVO理论
6、重力稳定性
7、动力稳定性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三章 钻井液的流变性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常见钻井液流变模式、流变参数的测量与计算、流变性能调控处理剂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流变性基本概念、流型、模式、流变参数物 理意义及其调整原理和方法
2、流变性测量原理和计算;
3、常用降粘剂、增粘剂 及其作用机理。
三、思考与练习
1、剪切稀释性
2、表观粘度
3、塑性粘度
4、动切力
5、剪切速率
6、静切力
7、流变模式
8、流变方程
9、分析水基钻井液遇盐侵后的现象及原因
10、简述降粘剂及其作用机理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四章 钻井液滤失造壁性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滤失造壁性影响因素及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滤失造壁性影响因素
2、常用降滤失剂及其作用机理。
三、思考与练习
1、钻井对钻井液造壁性的基本要求
2、简述CMC的降滤失作用机理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五章 淡水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各种钻井液配制原理及特点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淡水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配制
2、淡水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特点。
三、思考与练习
1、 分析淡水钻井液遇盐侵后的现象及原因
2、 比较淡水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
3、 分析粘土在水基钻井液中的作用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六章 钻井液固控和聚合物钻井液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聚合物钻井液特点及聚合物作用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钻井液固控方法
2、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作用
3、聚合物钻井液配制原理及特点
三、思考与练习
1、钻井液固相控制方法
2、钻井液固相对钻井速度的影响规律
3、钻井液中固相有哪些分类方法?
4、什么叫钻井液絮凝剂?它分几类?它们是通过什么机理起絮凝作用的?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七章 油基钻井液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油基钻井液特点及w/o钻井液的组成及配制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油基钻井液特点
2、油基钻井液特点、分类及发展
3、w/o钻井液组成、配制及特点
三、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油基钻井液?它分几类?如何配成?性能上有哪些特点?适合于钻哪些地层?
2、什么是苯胺点?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八章 复杂情况下的钻井液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各种复杂情况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各类复杂情况的定义及判断
2、各种复杂情况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3、复杂情况下的钻井液要求
三、思考与练习
1、压差卡钻
2、井漏
3、井塌
4、什么叫页岩抑制剂?它分几类?它们是通过什么机理起抑制页岩作用的?
5、什么叫解卡剂?它是怎样起解卡作用的?
6、渗透性地层、裂缝性地层和溶洞性地层的堵漏用什么堵漏材料?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第九章 油气层损害与钻井完井液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油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油层损害定义
2、油层损害的危害
3、油层损害的预防
4、保护油层的钻井液
三、思考与练习
1、油层损害
2、钻井过程中油层损害预防措施
3、无固相清洁盐水钻井液保护油层机理
上交作业 附后
备 注
编者:吕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