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企业管理学》听课笔记:05
《企业管理学》听课笔记:05
第三节 企业领导体制
一、企业领导体制的涵义
是确定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生产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权利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制度。
特点:
⒈企业最根本的一种管理制度;
⒉社会制度的综合反映;
⒊实质是处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4.核心是职权划分问题。
基本制度:厂长(经理)负责制、  职工代表大会制
二、企业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
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①家长制领导体制。特点: 经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体、家长是式领导
②经理领导体制。特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技术专家管理
③专家集团领导体制。特点:集体领导、职业专家集团领导
⒉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①革命根据地先是由厂长、党支部书记和工会委员长组成,后实行厂长一元化领导;
②建国初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
③“一五”期间,实行“一长制”;
④“文革”期间,先是实行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后是党委一元化领导;
⑤1988年4月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决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经理负责制
⒈必要性
商品经营活动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加强统一指挥;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企业法人制度的客观要求。
⒉经理的职责
①制定定经营计划;②履行经济合同;③提高竞争能力;④提高经济效益
⑤提高产品质量;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⑦保证职工和财产安全;
⑧提高职工队伍素质;⑨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⑩支持党群组织的工作
⑶经理的权利
①决策权和指挥权;②决定组织机构的设置;③人事管理权;
④工资及福利的建议权(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⑤奖惩权;⑥物资管理权。
四、职工代表大会
⒈必要性
①民主管理;②体现主人翁的地位;③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⒉性质: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企业经营管理
第一节 企业经营与管理
⒈企业经营的涵义:企业从生产至销售一系列活动的总成。
经营要素:经济要素  资金、市场、经济环境等
技术要素:设备、厂房、工艺流程、信息等
社会要素: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
⒉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管理侧重于方法,经营侧重于决策,管理倾向于内部,经营倾向于外部。
区别:职能——决策与执行。经营的主要职能是决策,管理主要是执行。
          对象——战略性与战术性。经营一般研究的对象是战略,管理解决的是战术问题。
          要求——经济效益与提高效率。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管理是提高劳动效率。
⒊与企业经营相联系的各种关系
①与决策的关系。②与市场的关系。③ 与用户的关系。④与国家政策的关系
⑤与竞争的关系。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二节 企业经营思想与经营方针
一、企业经营思想的涵义与作用
⒈涵义:处理各种经营问题的最高指导思想原则,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⒉作用:①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
              ③是实现经营现代化的前提。
二、企业经营思想的内容
①用户观念;②质量观念;③市场观念;④竞争观念;⑤开发观念;
⑥人才观念;⑦开放观念;⑧效益观念。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