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性人假设:总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总量与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个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造成的。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具体形式,都广泛采用了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三、实证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
2、规范分析:包含了实证分析的方法,也描述经济现象,也揭示经济规律,还涉及价值判断,是非、善恶、吉凶。
四、均衡分析
1、什么是均衡
2、均衡的分类 局部均衡 总体均衡(一般均衡)
五、经济模型:
是指用来描述经济现象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可以由文字、图形、数学公式等表述。
经济模型成立的条件:
1、模型内部的逻辑演绎
2、解释功能
3、预测功能
第三节 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一、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理论与实践 对待经济理论和模型,要考虑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建立的前提条件。
三、批判与借鉴
四、经济学家的可信度
五、若干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家
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国富论》(《原富》)
2、凯恩斯(Keynes1883-1946):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就业、利息于货币通论》
3、熊彼得(Schumpeter 1883~1950)创新学说的倡导者。《景气循环理论》
4、西蒙·库兹涅茨(Kuznets1901-1985):国民收入分析的先驱
5、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15~):《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的概念:指一定时期内,对应与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需求规律:1、需求表; 2、需求曲线;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候,需求量与商品价格负相关。 在奢侈品和劣质品此规律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