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计算机网络》听课笔记:11
《计算机网络》听课笔记:11

广播包含的概念:广播域、广播信号、单播信号(以广播方式发送,有明确目的地)

网卡支持IEEE标准、

802委员会把以太网从层次结构角度把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

物理寻址,不同局域网技术使用的地址格式不一样,MAC地址又叫物理地址,包括48位,前一半由一个统一的组织管理,分配给世界上制造网卡的厂家,从前一半的地址可以知道网卡的生产厂家,后面一部分就是序列号。MAC地址决定每个网卡的地址是独一无二的,是不能重复的,但实际生活中也有重复的,有的产量大,不够用。

以太网MAC子层的帧格式,802.3是它的技术标准,设计到下一个子层。只有二层的数据格式才叫做帧。当学习某一种网络技术时,实际是在分析它的协议,学习以太网就是在学习802.3的表准,本质是在分析PDU的结构。一般来讲,任何一种协议的PDU都是由许多部分的域来组成的。第一个部分(域)实际上是八个字节的一个特殊标记,当PC收到帧的开头。第二个域是目的地址。

帧是通过广播方式发出去的,有明确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所有计算机都会有接受,判断是不是自己,如果不是,就扔出去了。

讲的不知所云以太网=1层+部分2层(含有部分软件)。

以太网核心矛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争用传输介质。两台或以上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发送信号,会引起信号错误,叫做冲突或者碰撞。碰撞的根本原因是:信号传输延迟造成的。

距离最远的两台计算机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A载波监听没有信号,就发送了数据帧,这个电信号会再电缆上面传输,由于距离远,这个信号对于人是一眨眼的时间,但对计算机是相当长的时间,到还差一点的时间到的时候,又发送一个新的信号,这两个信号就会发生冲突。也就是说:传输延迟造成信号冲突。

因此要检测,一旦检测到冲突后,

冲突碰撞就是信号的叠加,检测电压大小。

检测到冲突时,发出通知信号,告诉所有计算机,网上发生冲突了,丢弃原来要接受的数据,再重新发。

冲突域:信号能自由传播的范围,不包括任何数据链路层的设备,而广播域是包含有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因为这个原因,以太网的帧要有个最小的长度,限度,

以太网的长度: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延迟最多不能超过的时间=64个字节。

网络直径取决于介质的类型,粗的细的不一样。设备对信号的延迟跟介质对信号的延迟不一样。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