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财务管理学》听课笔记:15
《财务管理学》听课笔记:15
存货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委托加工品、外购商品等。
储备存货的原因:1.防止停工待料,维持生产的连续性
2.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
3.降低进货成本,批量进货可获得较多的折扣,降低采购费用
4.维持均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存货管理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它们的最佳组合成为存货管理的基本目标。
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
1. 取得成本TCa,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又分为进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 进货成本 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游子、电话费等支出,与进货次数无关,称为进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进货次数有关,成为变动成本,每次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存货年需要量D,每次进货量Q,则
进货成本=F1+K*D/Q
2) 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年需要量D,单价U,于是购置成本为D*U
所以TCa=F1+K*D/Q+D*U
2. 储存成本TCc 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有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与存货数量无关,用F2表示,与存货数量有关,单位成本用Kc表示。
TCc=F2+Kc*Q/2
3. 缺货成本TCs 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发货损失和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还应包括商誉损失)
TC=TCa+TCc+TCs=F1+K*D/Q+D*U+Kc*Q/2+TCs
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就是使TC值最小
存货经济批量模型,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存货数量
存货决策包括四项内容:1.决定进货项目2.选择供应商3.确定进货数量4.进货时间
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1.前提:1)一定时期的进货总理可以以D为常数;2)存货耗用或销售比较均衡;3)存货价格稳定,为U;
4)企业能及时补货;5)存货一次入库;6)企业现金充足,不影响进货或储货;7)市场完善,存货供应充足;8)不允许缺货即TCs=0
此时TCq=K*D/Q+Kc*Q/2,当Q=(2K*D/Kc)1/2,TCq最小=(2K*D*Kc)1/2
基本模型的扩展:1.进货提前期,由于一般情况下,企业存货不能随用随时补充,应在尚有存货的时候进货,此时库存量称为再进货点,用R表示,R=L*d,L是交货时间,d是每日平均需用量;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所以送货期为Q/P,零件每日耗用量为d,故送货期内全部耗用量为d*Q/P,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Q-d*Q/P,平均存量为1/2*(Q-d*Q/P),则
TCq= K*D/Q+1/2*(Q-d*Q/P)*Kc
用导数求解后得:当Q=[2K*D/Kc(1-d/P)]1/2时,TCq最小=
[2K*D*Kc(1-d/P)]1/2
自制零件属于边送边用的情况,单位成本较低,但生产成本比进货成本,外购零件单位成本较高,但进货成本低
3.保险储备,为防止出现缺货或供货中断,应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