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物理化学(药学专科)》听课笔记:29
《物理化学(药学专科)》听课笔记:29
第五节 表面活性物质
一、种类
离子型: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两性; 非离子型。
二、基本特性
1、表面吸附和分子的定向平衡:分子在水和油界面上定向平衡保持的越好,溶液的表面活度越大。保持定向平衡要求亲油基和亲水基的力量保持平衡。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越小亲油性越强。
HLB值不同性能和用途不同。 7-11:润湿剂,铺展剂; 8-16:O/W乳化剂; 3-8:W/O乳化剂; 大于16:增溶剂。
2、胶束的形成
CMC(临界胶束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时所需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三、重要应用:去污 增溶 发泡和消泡 乳化与破乳 润湿与去润湿

第六节 固体表面吸附
一、吸附现象的本质
气固吸附:一定条件下气体分子(吸附质)能自动地吸附在某固体(吸附剂)表面上的现象。由于表面积不变,靠吸附物质降低表面吉布斯能。
应用:活性炭吸附杂质 色谱分析
分类: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单分子层吸附 固体表面均匀 被吸附分子间无作用力 吸附动态平衡(吸附和解吸)
覆盖率θ:已覆盖的固体表面积/固体总的表面积。
吸附速率:K1(1-θ)P P为气体压力; 解吸速率:K2θ
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单分子层吸附。
平衡时K1(1-θ)P= K2θ θ=bP/(1+ bP) =Г/Г∞ b= K1/K2

总结-1
1、比表面吉布斯能 比表面功 表面张力
2、dGT,P(表面)=δdA+A dδ 仅适用于液体
3、ΔP=2δ/r
4、正吸附与负吸附
5、Г= -(C/RT)(Әδ/ ӘC)T 适用于液体
6、Г= Г∞bP/(1+ bP) 适用于固体
7、表面活性物质 HLB CMC

第七章 胶体
目的要求
1、掌握胶团结构式的写法及溶胶的双电层理论,掌握ζ电势的物理意义和憎溶液胶聚沉的规律。
2、了解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唐南平衡,粘度及其盐析胶凝作用
3、了解胶体分散系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分散系分类及其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体系:一种或数种物质以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形成的体系。
分散相
分散介质
一、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的直径(mm)
粗分散系 >10-7
胶体分散系 10-7~10-9
低分子真溶液 <10-9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关系分类
憎液溶胶:多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靠稳定剂维持分散状态
亲液溶胶: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般为高分子溶液
二、胶体的特性
高分散性 多相性 热力学不稳定性

第五节 胶体的电学性质
1、电动现象:是用来描述胶粒双电层中的扩散层从带电粒子表面错动分开时引起的四种现象总称。
电泳:胶粒在电场中定向相对移动。
电渗:若电场中固相不动而液相反向移动的现象。
说明:胶粒带电
2、胶粒带电的来源:离解 吸附 摩擦
3、双电层结构和ζ电势
双电层:由粒子的表面电荷与周围介质中的反粒子(扩散部分)构成。
表面电势Φ0 动电势ζ
扩散层中的离子分布与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有关,浓度增加,Φ0 不变,ζ减小,某些离子的加入可使ζ反号。
利用双电层和ζ电势的概念可解释电动现象。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