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医学免疫学》听课笔记:02
《医学免疫学》听课笔记:02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一、补体的组成与命名

1.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 “ C 142

2.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 BDPH”因子

3.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 ab… ”

4.具有酶活性的补体成分→“

5.灭活的补体片段→“ i

6.调节蛋白→以功能命名

二、补体的组成

1.固有成分:(经典途径: C1qC1rC1sC4C2C3 /MBL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等/旁路途径: B因子、D因子等/共同末端通路:C5C6C7C8C9

2.补体调节蛋白:P因子、I因子、H因子

3.补体受体:存在细胞膜上,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

1.补体蛋白多为糖蛋白,占血清蛋白总量的10%左右

2.补体性质不稳定,56 30min即失去活性

3.补体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而增加,仅在某些疾病(如烧伤、失血、肝癌、肝炎)时有所变动

4.补体一般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清中

5.在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分子量最大的是C1

产生补体各成分主要是肝细胞、巨噬细胞等,半衰期约1天。

   二 补体的激活

一、补体系统的激活

在生理条件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激活后才表现出生物学活性。

一、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物:免疫复合物

2.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击阶段

3.激活顺序: C1C4C2C3C5~C6789

4.激活过程中产生的两种酶:C3转化酶(C4b2b)和C5转化酶(C4b2b3b

5.激活过程中游离在液相中的补体片段: C4aC2aC3aC5a

6.抗感染作用: 抗体产生后(约7-10天后)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

请同学们思考下,机体在抗原进入人体多久才能产生抗体?以细菌快速繁殖(生活中的例子),所以这个途径的最大缺点是什么?

二、MBL激活途径

1.激活物:甘露聚糖结合凝聚素(肝脏MBL+病原体 (C反应蛋白)

2.激活顺序:C4C2C3C5C6C7C8C9

3.激活过程中产生的两种酶:同经典途径     

4.激活过程中游离在液相中的补体片段:  同经典途径

抗感染作用: 感染早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请同学们思考下MBL和经典有什么异同点?

三、旁路激活途径

1.激活物:主要是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的IgA IgG4

2.激活顺序:C3C5C6C7C8C9

3.启动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

4.激活过程中产生的两种酶:C3转化酶(C3bBb)和C5转化酶(C3bnBb

5.激活过程中游离在液相中的补体片段:C3aC5a

抗感染作用:感染早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请同学们思考下三条途径中那条启动的最快?

第四节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补体活化有那些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1.溶解细胞作用:抗感染、自身免疫损伤

2.调理作用:调理吞噬、调理杀伤-C3bC4b

3.清除免疫复合物:

4.介导炎症反应(过敏毒素样作用:C3aC4aC5a/趋化作用:C5a/激肽样作用C2a

如果机体产生过多的过敏毒素和激肽酶会怎么样?趋化作用有什么功能?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