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绪论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的兴起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医学心理学:心理因素与健康因素、疾病因素三者关系的科学。既是一个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
医学模式
从总体上认识疾病转化的哲学观点。
心理观、社会观、疾病观。
几种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
平衡医学模式
在古代采取的是鬼神医学模式,是神秘现象,崇拜、畏惧心理。在疾病的治疗中采取膜拜、巫术治疗疾病。
平衡医学模式:东方的代表是传统的中医,心身一体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物质与精神合体,观点是阴阳平衡说。所谓的病因为内伤七情、外感六因。在治疗上要整体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式,比较接近现在医学的观点,但主要是基于经验的观点。
生物医学模式:西方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提出心身分离,是二元论,不人看作纯粹的生物论述,不断分析,形成解剖系统、其健康观是基体功能正常即可。疾病观是病菌入侵造成组织细胞破坏而发病。治疗上是消除病因。思维特点是单一的病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对现代人类有巨大的贡献。采取的方法比较机械,认为所有的治病因素为生物因素,过于绝对,不适合现代疾病的治病过程。研究的方式是单一的分析,不断的分析,从组织到细胞,从细胞到分子。在治疗时只见疾病,不见病人。也是当初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上个世纪70年兴起,从各个层次去研究疾病,心身观,心身相互影响;健康观强调社会、心理、生物是相互影响的;疾病观不是单一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疾病因素对疾病的相互影响;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的共同作用。
整体医学模式:强调整体,在who1990年提出生活方法概念,在此背景下整体医学模式开始发展。所谓健康是整体素质的健康。不仅仅是生理的健康,包括多方面的因需。现在的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提高病人的整体素质的健康,来预防疾病。更多的强调整体观念,人的健康是整体的健康,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要整体考虑,比生物-心理-社会的更进一步。目前国家现在提倡向整体医学模式过度,但现在生物模式还有很大的一部分。
现代医学的趋势:一是不断的分析,走向微观;二是综合发展方向,把医学的研究与社会等其他因素都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