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村镇及其发展情况 城市的功能:经济功能+军事防御功能
原始村落(原始农业)---居民点(手工业加工业)---城镇(商业和手工业)----城市(工业、商业,金融业、教育文化)一、基本概念 1。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它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活动场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2。集镇(大部分是乡镇政府的所在地,若干中心村的聚集地)农村中工业与农业结合,城市和农村结合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中心。3。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工业生产活动较大的居民点。也是为本村和周围的基层村服务的一些生活服务设施(小学、幼儿园、商店、医疗站),人口规模1~2千人。4.基层村:农村中从事农业到家庭副业的最基本的居民点。一般只有最简单的服务设施甚至没有。5.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经济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综合部署和预期的安排。
二、城镇性居民点和乡村性居民点
(一)村镇居民点的分类:特大型城市(大于100万);大城市(大于50万);中等城市(20到50万);小城市(小于20万);城镇(县城、建制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
(二)我国的村镇类型:1.原始景貌型乡镇、2.工矿型乡镇、3.贸易型和市场型乡镇、4.综合型乡镇、5.依靠型乡镇,共5种。
(三) 我国村镇的特点:1.规模小,布局分散;2.类型多样化;3.工农业发展部平衡;
(四)我国村镇发展中问题:1.土地浪费严重;2.资源利用粗放;3.基础设施落后;4.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5.投资环境差;6.难以培育商业文明;7.环境污染问题突出;8.雷同化建设,千村一面,缺少自身特色风貌。
三.村镇规划的原则、依据及意义
(一)原则:1.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有利于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协调发展原则;2.合理节约用地,严控占用耕地原则;3.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的原则;4.近远期结合,近期规划的完整和远期规划的可操作性原则;5.生态原则;6.创造优美的具有现代乡村风土韵味的规划原则。
(二)依据:国家大规划、规范标准、地方技术规定、社会发展计划及会议纪要等。
(三)意义:1.农村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趋势和标志;2.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