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村镇总体建设规划
在村镇体系规划基础上统筹安排
一.村镇总体布局的原则
1.满足功能要求;2.要节地、节资,经济上合理;3.远近结合:(1)未来可调整;(2)发展备用地;4.协调美观要求:景观面貌、建筑艺术、周边协调。
二.村镇功能分区(用地功能组织)
1.主要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公共建筑区,要相互联系、避免干扰,防治带来人流过度集中。
2.原则:(1)有利生产、联系方便;(2)方便生产,安全、卫生;(3)注重景观风貌;
三.用地的分类及计算:(一)用地分类:
1.居住用地:村民、居民、其他(包括用地范围内的道路、绿化等);
2.生产用地:无污染、有干扰和污染、严重干扰污染、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3.仓储用地:普通、危险;
4.交通用地:公路、其他(铁路、水云);
5.公共设施用地:行政、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保健卫生、商业金融、集贸市场等;
6.公用工程设施:公用工程、环卫设施
7.绿化用地;
8.道路广场用地:
9.水域及其他用地:
(二)用地标准:1.人均用地:一级50-60平米;二级60-80平米;三级80-100平米;四级100-120平米;五级120-150平米;
2.构成比例:
四.村镇道路及对外交通规划:
(一)注意事项:1.路网选型、道路等级划分以断面形式确定;2.解决生产与生活联系及运输;3.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和协调;4.内部停泊;5.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6.坐标高程。
(二)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
1.主次分明;2.充分利用原有道路;3.结合地形特点;4.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等道路不应穿越镇中心;5.考虑公共人流大的区域的集散场地;6.过境公路绕行。
(三)关注重点:1.远近结合避免大拆大建;2.道路宽度与两旁景观;3.未来农业生产通行及农具的停放;4.集市与道路通行的影响;5.广场对景观的统领作用;6.复杂地形区的道路方案的比较;7.街道景观的美化作用。
(四)资料:1.区域地形图;2.道路现状图;3.经济发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