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管理学原理》听课笔记:09
《管理学原理》听课笔记:09
09isug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想;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任命对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是逐渐认识的,这个认识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要素研究阶段:以泰罗为典型,他的全部研究目的就是致力于挖掘作为及其附属物的劳动者的潜能:他坚信,工人只要按照规范程序作业,就能实现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就能得到最多的劳动报酬,这样对劳资双方都有利
(2)行为研究阶段:以梅粤和后来的行为学家们为代表,他们认为,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效率,质量,成本,他们强调管理者要从多方面去激励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其符合企业的要求,这种认识即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不我那全的一面,即把劳动者当做管理的客体
(3)主体研究阶段:日本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的成功,使很多人认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根据这种认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生产不单纯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而生产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途径:
(1)高度集权    把职工当作管理上的客体
(2)适度分权    把职工当作管理上的主体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和形式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企业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
由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
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如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
(三)现代管理的和姓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对人性的认识还有很多争论,也可以说对人性的人性还有很多未知领域
任何管理者的行为都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其行为本身就是人性的反映。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善的境界,才能使而职工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而职工队伍的状况又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应重视人性的塑造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为人服务的,这个人,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也包括企业的用户和企业外部的人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
3.责任原理
贯彻责任原理的要求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这里的职责是具体的任务
          明确职责的要求
                    1   职责界限要清楚
                    2   职责内容要具体
                    3   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4     职责要落实到个人
(二)责权利要与能力协调
贯彻责任原则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责任,权限,利益与责任人的能力要协调一致
(1)权限:明确了责任,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利,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权,物权,财权,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任何工作真正负责。如果任何事情都需要请示上级,由上级决策,实际上等于说下级对此事不必完全负责
(2)利益:完全负责就以为着责任人要承担全部风险。
(3)能力:要做到完全负责,还要求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责任,权限,利益,能力等边三角形关系
(三)奖罚要分明
贯彻责任原理,还要求对每个责任人工作表现应给予及时公正的奖罚
(1)首先要制定考核标准
(2)奖罚要公平及时
4.效益原理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如企业生产地产品虽然质量合格,但不符合社会需要,卖不出去,在仓库积压,就是无效益的。所以,只有那些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所取得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家督去考察,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积极效益较社会效益直接,显见。经济效益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和考核,而社会效益则较难计算,必须借助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效益的评价:
(1)领导评价:有一定权威性,对组织影响较大,但有可能不够细致,具体
(2)群众评价:一般比较公正客观,但要花费较多实践和费用,才能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3)专家评价:比较细致,技术性强,但有可能注重直接效益而忽视间接效益
(4)市场评价:评价结果与市场完善程度有关,规范成熟的市场,其评价容易公正,客观,市场评价的体现主要是经济效益
效益原理的应用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提到经济效益为核心
要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结合起来,更重要的饿是追求长期稳定的效益
追求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协调一致
要把企业职工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