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上支付与结算02
网上支付与结算02

常见的网上支付模式有网银模式、银行支付网关模式、共建支付网关模式和IT公司支付模式。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电话采取编发短信和拨打某个号码的方式实现支付,手机支付系统主要涉及到三方:消费者、商家及无线运营商。手机支付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消费者前端消费系统、商家管理系统和无线运营商综合管理系统。

其他支付工具包括以下6种:

1、现金支付。工资性支出占比较高,逐年下降。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付比例逐年下降。

2、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分为信汇和电汇两种,汇款人可根据需要选用。由于汇兑结算手续简便,不受金额起点限制,长期以来一直是银行异地汇划资金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

3、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销货单位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购货单位收取款项,由购货单位向银行承认付款的支付结算工具。.进口代收、出口托收。

4、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凭已承兑的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这种方工便利单位主动收款,它不受同城和异地及金额起点和限制,根据划款方式不同,分为邮寄和电报划回两种,收款人可根据需要选用。如:水费、电费、电话费可使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

5、定期借记。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在非现金支付中占比较少,但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用于公共事业费、保险费、税款和学费等各项费用的支付。收款人主要通过书面或通过联机传送的方式将支付命令发送给银行,银行据此直接借记付款人账户和贷记收款人账户,这种交易必须是在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三方协议的基础上实施的。

6、直接贷记。与直接借记同时开始使用的,主要用于工资、保险金、养老金的支付。最初,支付命令是以书面形式发出的,但现在很多大企业,政府机构都用磁介质或数据传送向银行送交支付指令(付款人发起)。

第三节 支付系统分类

一、小额支付系统

在支付系统的构造中,根据支付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与支付金额的大小,分为小额支付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

(1)小额支付系统.服务对象是广大消费者个人、从事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工商企业,这些市场参与者交易活动的特点是交易发生频繁,但交易金额相对较小。小额支付系统根据经济行为者交易活动的多样化要求以及实现交易的便利度设计了品种众多的支付工具,包括现金、支票、信用卡、记账卡、自动清算资金转移等。现金支付比例逐年下降。支票在流动上等同与现金,并且经过背书后可以转让。

二、大额支付系统。

是为货币、黄金、外汇、商品市场的经纪商与交易商,从事货币市场交易活动的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这些市场参与者交易活动的特点是交易笔数相对较少,但每笔交易金额巨大,在支付时间性、准确性、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在大额支付系统设计中,根据系统提供者是中央银行亦或私营清算所,结算方式是全额还是差额,时间上是连续还是间隔,以及有否如何作出透支安排上可以区分为种不同的模式。1、中央银行全额、连续、无透支系统。如:瑞士同业清算系统。安全性较高,迅速了解头寸情况。下行3时前付款银行可单方面取消命令。2、中央银行全额、连续、有限透支系统。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经营的联邦电子资金划拨系统。有限透支有一定的风险,需制定一些惩罚性的措施。3、中央银行定时差额结算系统。如:日本金融网络系统。它的处理量是全额、连续、无透支系统的50倍。4、私营多方差额清算系统。如:纽约清算所协会经营的清算所同行支付系统。只有清算用户才能直接使用系统进行资金转移。我国也是其成员行。

三、我国的支付资金清算系统

(一)、同城支付系统:包括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ATM/POS授权系统、证券簿记系统、国际支付

自动化清算所:以处理支票为主体的自动化票据交换算,并按规定时间轧差结算资金(小额)

跨行财务系统:处理借记、贷记电子支付(小额)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处理贷记支付的大额实时资金划拨系统

ATM/POS授权系统(早期的电子化支付系统)

(二)、异地支付系统:包括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ATM/POS授权系统、证券簿记系统、国际支付

我国的支付资金清算系统发展情况:

票据化的支付结算工具------三票一卡。

票据在同城的使用量达到80%,异地使用量达到40%以上。

建立手工联行往来系统(行内的银行机构间的系统),1996年被取代,只有央行的在使用。

以卫星通信为传输手段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1989年):处理商业银行跨行之间的和系统内的异地大额贷记支付业务,支付信息随发随收,当时核对,并通过中央银行实时清算资金,系统第天转发资金1500多亿,成这我国金融机构异地资金汇划的主渠道。

商业银行行内电子汇兑系统:1996年建立,取代手工联行往来系统。(邮路传输支付凭证---电子支付方式)来处理各自行内的支付业务,以加快社会资金周转。

建立了同城票据交换所:目前全国约有2500个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了同城票据交换所。

银行卡授信系统

邮政汇兑系统:早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目前在建、欲取代电子联行系统)

中国支付系统

自1979年起,中国的银行体制逐渐由以前中央计划经济下的单一银行体制改变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层结构的银行体制,它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外国银行的分行和代表处。

 1、 银行结构:中国的银行结构非常复杂,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机构,但每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都有数目众多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依据地域范围按照规定的等级进行运作,在许多情况下,每一地域和每一分支机构的运作都可以被看作是独立的实体,因此,在一家银行机构内,其标准和业务处理程序也可能依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每一分支机构,甚至是县级支行,也都在中央银行当地分、支行开设有独立的账户。因此,每一个中央银行开立账户的分支机构都代表一个独立的支付业务处理单位,形成了十分复杂的被分割了的支付环境。

2、中央银行账户结构。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账户的结构在支付交易的清算和结算中起着十分重要好的作用,国有大商业银行具有和中央银行相类似的多层次结构。

总行、分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支行(城市、地区分行)、县级支行。

在每一级,商业银行必须在相应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开设账户,一般,各商业银行之间,同一家商业银行各分行之间,相互不开设账户,当然,也有少数例例外情况,商业银行的每一家主要分支机构要在当地人民银行开设三种账户:(1)储备金账户:在目前法定储备要求为吸收存款的8%,该账户余额是封存资金,不得用于支付清算,通常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存款数量进行相应调整。(2)备付金账户。(3)贷款账户:该账户的建立表明该商业银行分、支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得到的贷款限额。该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总行制定后,按地区和机构分配。

对于储备金、备付金存款,中央银行支付利息,但利率较市场利率低一些,支付交易的资金结算是通过商业银行分行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账户之间资金转账来实现的,,由于在同一管理等级上各商业银行、各分行相互不开设账户,同一级人民银行分、支行之间也互不开账户,所以支付结算经常需要把资金转账到上一级人民银行机构。
3、支付系统概述:

受上述多层次管理和高度分散式中央银行账户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支付系统,分为6个系统:全国手工联行系统、全国电子联行系统(1996年被取代)、同城清算所、全国电子资金汇兑系统(EIS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行内系统)、银行卡授权系统、邮政汇兑系统。

自1996年底起,4大国有商业银行、即工、农、中、建,都用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取代了原来的手工联行。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基本上是原来手工系统的自动化形式,2/3的异地支付业务是由这些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处理的。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