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产业经济学》听课笔记:07
《产业经济学》听课笔记:07
第七集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重工业化,高加工化,高技术化。
工业与工业化
工业:对物品进行加工与再加工的过程。
手工业也是工业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是即有密切,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
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过程。
现代工业指1840年后以机器大生产为主的工业。
工业现代化是个无时间限制的相对概念。所谓工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流水平达到当时先进水平,工业现代化是个动态性,世界性的概念。

就是工业的技术和管理等等要不停的更换,紧随潮流。而工业化是只要工业收入在国民收入比例达到一定就算达到了,但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且是长期的过程。

二,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工业结构:工业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数量比例联系。如轻重工业,
(一) 重工业化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消费资料:轻工业,工业化初期;资本资料:重工业;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
霍夫曼比例
第一阶段 5.0(+-1.0)
第二阶段 2.5(+-1.0)
第三阶段(轻重工业并重) 1.0(+-0.5)
第五阶段 1以下
工业化进程中:刚开始时,轻工业占主导地位,而后比例减少,重工业比例上升;

对霍夫曼定理的疑虑与修正
两个问题:首先是仅从工业内部比例关系来分析工业化进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另一个问题是霍夫曼系数忽略了不国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产业间生产率差异;
另认为:没有依据;
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从实证角度证明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列宁从理论上作出了分析。
得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原因: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全部问询和作用应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工业发展煤铁,这种真正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不变资本的增加,而可变资本的下降。不变资本对可变资本增长,首先就是机器设备的增加,

(二) 高加工度化

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第一个趋向是重工业化;第二个趋向是高加工度化。
所谓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化,就是指轻,重工业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的发展趋势。
重工业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重心的阶段,出现在重工业化初期;
第二:以加工组装工业发展为重心的阶段,出现在重工业化过程中的后期;
第三,工业发展的重心由前者影业为后者的过程已经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趋向表明,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到工业化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下降趋势,从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将下降。
日本产业经济学家佐对深刻揭示了日本重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结构高加工化的演进过程。
佐认为:战后日本工业发展先后出现过三组带着主导的产业:第一组是:带着产业是电力,尤其是火力发电;
第二组带着产业是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
第三组带着产业是汽车和家用电器。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