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十九讲的是不考虑变化关系)
一,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及分析工具
1,产业波及: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为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
产业关联方式:资本,技术,需求,供给,劳动力等等。
方向:可能是顺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
这种波及是一个相关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2,产业波及源
产生产业波及效果的原因是产业波及源。
产业波及效果的波及源一般有两类:
一,最终需求发生变化;
最终需求的问题,类型。
二,毛附加价值(折旧费+净产值)发生了变化。
劳动工资,投入资本等等发生变化。
3,产业波及线路
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变化,是按什么样的走向,将这一变化波及到各产业部门,就是产业汉及线路。
线路:单向,双向;顺向,逆向;直接的,间接的;
产业间联系方式规定了产业间的波及具体线路及其总效果。
某产业变化发生的波及效果,即与该产业和其他产业间的联系方式有关,又与该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系程度和广度有关。产业间的波及效果的必然也会在产业联系的各个纽带上反映出来。
(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
1,直接消耗系数表——投入系数表
某一产业最终需求变化对各产业生产的波及与影响,是通过投入系数这一工具的指示功能的指向,逐层跟踪推进,并随之确定各产业产出的相应变化量。
2,里昴惕夫逆矩阵中的元素叫逆矩阵系数,而由逆矩阵系数构成的表就是逆矩阵系数表。
完全消耗系数: B=(I-A)(-1)……的逆 -I
……(I-A)(-1)……的逆 =B+I
逆矩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产业的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进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3,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投入系数的稳定性和有效问题。
投入产业表只是依据过去某一时期产业间生产技术联系的数据得到的,它反映的是过去某一时期的产业间的联系,故由此计算出的投入系数也只能反映过去那个产业间的投入状况。
第二,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是指某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动导致其他产业的变动并不立即反映在产业量的变化上。或者说,某产业最终变化引进其他产业产出量的变化又一个时间过程。
这个时间过程的长短,往往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经济循环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
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是指对现实的产业间主效果进行分析,它基本上不涉及未来的情况的预测分析。其实质是运用逆矩阵系数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中引申出有关系数,来认识产业波及现状的有关规律。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产业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多向,直接和间接都存在的联系。)
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必然要高中生以或受到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波及
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做影响力;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该产业的感应程度。
不同产业和影响力和感应度各异。产业影响力和感应度的大小,分别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
1,感应度系数公式
Si=1/nM(j=1,n)b(逆)ij / 1/n*nM(i=1,n)M(j=1,n)b(逆)ij(i,j=1,2.......n)
某一产业感应度=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产业横行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
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横向?
因为一个产业发生变化会导致相关的其他产业都发生变化,而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所以得求横向的平均值。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感应系数大:受到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大;感应系数小:受到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小。
中国1987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分布状况
产业部门 感应度系数
1,化学工业 2.564
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195
3,农业 2.062
4,纺织工业 1.790
5,机械工业 1.529
6,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 1.102
7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 1.072
8,煤炭采选业 1.054
9运输邮电业 1.009
2,影响力系数
Ti=1/nM(i=1,n)b(逆)ij / 1/n*nM(j=1,n)M(i=1,n)b(逆)ij (i,j=1,2.......n)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 全部产业纵列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
(依据此推演:上述都是某个部门对整个产业部门的感应和影响;也可以单独求得各个产业间的相互感应和影响)
中国1987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产业分布状况
产业部门 影响力系数
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1.278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222
3.电机及器材制造业 1.205
4.纺织业 1.200
5,缝纫业 1.195
6建筑业 1.186
7,金属制造业 1.166
8,炼焦,煤气制造业 1.165
9其他产业工业 1,162
(二)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依赖系数
生产诱发系数是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
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也就是说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就是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1,生产诱发系数是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
生产诱发额:对于某产业的一个最终需求量,由产业间波及效果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额。生产诱发额公式:
Z(iL)=M(j=1,n)Xil*b(逆)ij(i,j=1,2.......n;l=1,2.......m)
Wil=Z(iL) / Y(L)(i,L=1,2,,,,,n)
2,最终依赖度的计算
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
Q(iL)=Z(iL) / M(L=1,n)(i,L=1,2,.......n)
也即:某部门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度=该产业各个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的生产诱发额 / 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合计
三,产业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