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产业经济学》听课笔记:22
《产业经济学》听课笔记:22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端市场形态中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

因为产业如有任选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这这种力量称为垄断竞争特别相宜。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

生产产品相同的企业形成同盟

张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业即受到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到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三) 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具体的(包装,设计,功能等等),也可能是抽象的(心智,形象等)。只要它对购买者有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产品而不喜好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不同之处;二是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本身不同;三是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产品差别是企业竞争垄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 退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的关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相互关系。

三,产业组织体系最终形成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

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造成经济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首次提出管理价格,认为工业产品的价格往往是靠企业间的协定管理着价格,具有刚性。

(二)勒纳垄断指标探索

勒纳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性市场中价格决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度,得出企业的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数相等结论。

之后,卡莱基将其个别企业扩展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并将垄断度和所得分配率联系起来,应用于经济动态分析。

提出以利润率用为测量垄断度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测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提出和对其试题标准研究

有效竞争:即有利于规模经济又有利于维护竞争

梅森:从  能够维护市场竞争有效结构条件;从市场绩效来看如利润率,集中度,竞争成本等等两个方面来判断。后又加入市场行为:集中度不太高,进入比较容易,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如果相反是说明是垄断度高。也没有价格共谋;

 

 

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

1,市场结构

是产业内企业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买卖者之间我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卖方集中,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

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等。

 

说明:产品的差异化可以从产品本身(功能,包装,设计,品味等);产品销售过程,销前,销中,销后(服务等等);还有形象等等横纵各个方面都进行差异化。

2,市场行为

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为。这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组织行为。

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控制和影响价格的直接目标。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包括:产品的技开发,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X非效率。指由于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绩效。

政府就会根据市场绩效来干预。

4,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产业组织上术三个部分的现状测量和分析,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指导和干预产业市场和企业行为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的目的。

产业组织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即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矛盾,维持健全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Structure(市场结构) Conduct(市场行为) Performance(市场绩效)

哈佛学派观点S……C……P

如垄断结构……垄断价格……高额利润,资源配置不充分……积极干预市场结构,如进出壁垒,资源壁垒,反垄断法等等(政策上)

完全竞争市场……低价……充分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