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社会心理学家,但往往受个人观点和经验的局限,材料是偶然的、不系统的,解释材料是以个人经验为根据的,所以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则是尽量使研究科学化,把研究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更客观、准确、更具指导意义和说服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目的:描述(对社会行为进行系统的描述,了解人们在各种社会环境里会做出什么行为,建立理论来了解行为原因的重要工作)、原因分析(建立因果关系,寻找事物发生的原因,是各种科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建立理论(以便更好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原因,帮助我们对得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组织和行为预测,经过检验和修订会更加准确)、应用(只有能够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有生命力;一定要来自认真的扎实的科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任何一种传统理论都不足以解释社会心理学家所要解释的问题,所以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大量的中等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认为行为是由人的强有力的本能激发出来的,包括性冲动和侵略欲望;不正常的行为是由于童年时期未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研究的内容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部力量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巴浦洛夫、华生、斯金纳;研究重点在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外部行为(可以重复观察和测量),对人的思维和情感不感兴趣;注重环境的影响,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都是过去学习的结果
格式塔理论:欧洲心理学家提出,注重研究人对外界的物体、事物、其他人知觉的理解,认为对外界事物的理解是对总体的理解(不是对局部理解的总和)
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过去的学习决定的,现在的行为是由过去经验形成的,在一种情境或环境里人会学会一种行为并形成习惯;学习发生的机制是联想或条件反射、强化(奖励或惩罚,人的行为的出现都是强化的结果)、观察和模仿(产生作用的就是榜样,模仿不需外界强化,是否会做出行为则要看可能给人带来的后果是怎么样的);三个特点是行为来自于过去的学习历史、主要是对外界环境影响的研究、只解释外部行为而不解释内部活动
认知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于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看法(开始注意到不可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原则是人有对周围事物进行自发地分类的习惯、在看待周围事物或人时会自然地把人或事看作是显著、突出的图形,把另外一些看作是背景(色彩鲜艳、移动、制造出声音、新奇的容易被看成图形);指导研究方向包括对事件发生原因的研究(归因研究;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会怎么影响对原因的解释,不同归因对人的行为意识情感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以研究信息处理为重点;研究对象是人们如何把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从而得出对事或人的判断
动机理论:个人需要和动机可以对知觉、态度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如正义事件理论(人认为事件是正义,一旦出现好人遇到恶运的情况时便会出现贬低受害者的倾向);快乐原则(人类很多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满足快乐的需求);弗洛伊德的需要阶梯理论(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是从低到高不断上升的;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失败时会责备其他人,成功时则会夸奖自己、自我实现需要);社会心理学家更注重研究特定环境里所引起来的需要和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沙荷特(?)对人的合群需要进行研究发现人处于焦虑或恐惧环境中时对合群的需求会增加
决策理论:人在做出各种行为之前总是以一种很符合逻辑和理智的行为计算可能会带来的得失;后果理论认为做决策的过程是对各种不同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考虑的过程,是对总的优点和缺点的考虑(选择的是优点最大、缺点最小或利益最大、损失最小);期望价值理论是对后果理论的提升,认为决策者除考虑优缺点以外还要考虑可能性(每个行为的价值--优缺点和对行为出现的可能性的期望)
社会交换理论:重点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交往时的行为,建立在学习理论和决策理论的原则之上的,中心观点是人在交换过程中,交换的利益获得和劳动的付出应该是平等的,并对人际交往的各种方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