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融创新
西方金融创新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第一节 金融创新理论
一、技术推进理论 --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保证。
二、财富增长理论 --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财富的迅速增长。
三、约束诱导理论 --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其内部和外部的制约。
四、制度改革理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
五、规避管制理论--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规避政府的管制。
六、交易成本理论 --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的原因
一、政府严格管制的逆效应;
二、在高通货膨胀率的压力下,金融机构为了保住存款不得不采用高利息,其经营成本大于其收益,迫使其将风险转移到客户身上;
三、各国放松管制的思想;
四、技术的进步;
五、客观现实需要是金融创新的前提。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内容
一、金融战略的更新;
二、金融工具的创新;
三、金融业务的创新;
四、金融机构的创新:单一结构向集团化发展。
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经济效应
一、正面经济效应
1、促进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提高;
2、丰富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
3、促进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二、负面的效应
1、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2、使金融体系的面临的风险加大;
3、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被削弱。
第五节 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应
金融创新对三大政策工具的影响,不是同步的,有的影响大,有的影响小。
1、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使国家的调控作用能力下降。一方面使证券化程度加强了,使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下降,近使提缴基数降低;另一方面破坏了存款准备金的机理,使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倍数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减弱,形成了流动性陷阱。
2、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或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需,从而调节市场供应量的另一手段。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金融创新削弱这种调控能力。
3、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创新使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
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分流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使商业银行的存款比例下降;
金融创新使货币创造的主体形成多元化,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能力减弱。
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