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化的场所与过程
一、社会化场所
1、家庭是社会化的场所,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儿童适应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学校是社会化的主渠道,班集体是社会化的最佳场所。平等竞争的教育只有在学校才能获得。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培养人的团队精神,
3、同龄群体扮演社会化的角色,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天堂。没有游戏就没有儿童的社会化。在游戏中培养了人们的性别意识,游戏规则使儿童认识到规则不能违背。
4、工作小组(团队 )是职业社会化组织,以培训工作技能为主要任务,
5、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对青少年有重大影响。
二、社会化过程
1、基本社会化。儿童、少年进行的初始社会化,学龄前期,模仿,少年期,培养劳动技能,面临断乳和心理断乳,性别和性格认同和培训等任务。
2、继续社会化,人们在完成了集体社会化之后,继续学习社会文化,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退休不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以养生锻炼为主的生活模式,也是社会化。
3、再社会化。由于原来社会化内容的失效,重新学习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1)被动的再社会化,主体被迫进行的再社会化,如对犯罪分子接受主流价值的过程。
2)主动地再社会化,主体主动进行和完成的再社会化,当一个人改变环境的时候就需要再社会化,要学习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