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社会学》听课笔记:23
《社会学》听课笔记:23

第二节 基层与阶级

一、阶层

1、阶层定义:阶层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2、阶层的划分:

1)从收入与经济能力划分为高收入阶层,(10万);中等收入阶层(5-9万);低收入阶层(1-4万);贫困阶层。

2)从职业群体划分为管理者阶层;操作生产者阶层;保障服务者阶层;

3、我国社会中的阶层

1)干部阶层。占有社会权利,支配社会政治资源,生活在权利等级中,社会影响力大,成为社会未来,品格特征是崇尚权力,服从上级。

2)实业家阶层,占有社会经济资源,从事企业和商业贸易的经营管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创造完成社会财富,品格特征是精明计算,风险决策。

3)知识阶层,从事脑力劳动,占有知识和信息,从事文化知识的传播,创造。品格特征是洁身自好,清高孤傲,成为社会良知。

4)中间阶层。在合理社会中是统计多数、收入中等,人数众多,对社会影响力大,是社会的中坚阶层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5)贫困阶层。以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收入少,地位低,生活在社会底层,不满情绪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二、阶级

1、阶级的定义:阶级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剥削和占有。

2、阶级的产生。阶级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又不够发展的产物,生产的提高,金属工具的采用是阶级产生的推动力;剩余产品是阶级产生的前提,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3、阶级的形成

1)阶级内的组织程度。特别是被剥削阶级的组织程度;没有组合i就是一盘散沙。

2)阶级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促进了阶级内的同质性,促进共同意识和对阶级的归属感。

4、我国当前的阶级状况。两大阶级是工人与农民阶级,存在着共同利益,工农联盟;也存在区别与矛盾,但是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