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物品效用的一种经济行为。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是一种心理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在市场上如何做出购买决策进行购买活动。
此处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家庭或居民户,而不论家庭中人数的多少。
假定前提:
1、消费者行为是有理性的;三思而后行,(购物狂是非理性消费者);
2、消费决策以正确而完备的信息为根据;
3、消费者行为之目的是为获得效用最大化。(四两拨千斤\物超所值)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概念:是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解释了效用和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
一、效用的概念和基数效用
1、效用:物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效用。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获得满足的愿望。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2、基数效用认为效用不仅是可以衡量的,而且可以用基数1、2、3、。。。具体数量测量商品的效用,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单位。
3、效用函数:效用随着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变化而变化,效用函数表示商品消费量的函数。消费一种商品:U=f(Q) Q:消费量 U:效用函数
2种商品:U=f(Q1,Q2)
N种商品:U=f(Q1,Q2。。。。。)
二、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量的某商品而得到的效用总和,他是商品数量的函数。TU=f(Q) :先递增后递减
2、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MU=△TU/△Q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玩腻了或吃饱了)
.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
4、需求曲线的形状
货币的效用:等于消费者把其花费出去以后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货币边际效用:每增加一元钱花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用货币可以衡量消费者对物品边际效用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
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假设不成立。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商品的价格。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价格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说明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实际上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三、消费者均衡
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和劳务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条件:MU1/P1=MU2/P2=......=MUn/Pn ===货币边际效用
即: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都相等,意味着货币边际效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