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理论:
1、货币国定论(亚里士多德):货币是由国家创立的。
①所有物品均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所以物品之间具有可通约性;②货币非自发形成,而是国家法律予以规定。
2、货币协商论(亚当.斯密):货币不是由国家规定的,而是一些聪明人为了克服直接交换的困难而协商产生的。
直接物物交换的两个前提条件:①需求双重巧合;②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巧合。但事实上,很难一致。
3、货币自发论(马克思):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是国家规定,也非聪明人协商而成,而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直接物物交换只是这种内在矛盾的外在体现,只有商品交换才使商品内部的矛盾得以解决,商品价值得以体现。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物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形式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只能表现在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上。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才能得以解决。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不同,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由简单的、偶然的交换形式扩展到物物交换,再到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最后到货币价值形式。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
1、实物货币: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是作为经常的交换对象换进来的;
作为货币的理想商品应具有如下特性:①价值的稳定性;②容易标准化;③可分割性;④携带方便;⑤易于储蓄;⑥不易变质;⑦供给具有弹性。
2、金属货币;
3、代用货币;
4、纯粹信用货币;
5、存款货币;
6、电子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