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一、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是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能够充当价值尺度。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值。
二、流通手段
货币出现之前是物物交换,如鞋与食物的交换,后来出现商品、货币,就变成 W-G-W(商品-货币-商品),商品流通取代了直接的物物交换。
商品的形态变化就形成了货币的流通
可见,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
流通的货币量取决于三要素:待流通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三、贮藏手段
商品的形态变化是由“商品-货币”和“货币-商品”两个对立的行为构成的。当买和卖不连续进行,则货币将被储藏起来,货币就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即保存价值的职能。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因而成为了财富的代表。
人们愿意将所得货币贮藏起来,储藏货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投资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故只要币值稳定,都可以作为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当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税费、支付工资和利息等,即其价值作单方面转移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一开始由商品的赊销引起的,与信用关系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到约定付款日期才清偿,此时即为一种支付手段职能。
开始在商品流通领域,后扩展到以外领域,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
并衍生出信用证券,如本票。。。
支付与流通职能是不同的。如其发生的时空。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一)货币材料
本位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
(二)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的确定即价格标准,包括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的确定。
(三)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